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健力作!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手机扫码读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最新更新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健力作!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作为维正之供,田赋在有清一代始终是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在道光末年(1850)以前,田赋在各项税收中占有支配地位,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0%以上。据王业键先生统计,乾隆十八年(1753)的田赋收入(包括地丁钱粮与米粮的正额、耗羡与浮收)为白银5421.4万两,占清朝财政收入的73.5%。汤象龙先生估计,在鸦片战争(1840)以前,每岁地...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周健力作!依据大量的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贯通“古代”与“近代”,结合制度、人物与史事,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政与国家治理问题进行坚实的讨论!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周健 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维正之供》一书的最大贡献,不在于推翻前人成说,发为翻案之论,而在于在前人研究业绩基础上,以多维、平衡、缜密的思路,爬梳丰富史料,既旁征博引,亦复细针密线,解读论析,微观宏观兼顾,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发之覆,为这一重要...
清代的田赋制度的基本框架在雍正时期搭建完毕,因此学界对于这一时期耗羡归公改革和养廉银的创设给予极大的重视。但既有研究对于雍正以财政制度发展研究不深,作者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清查陋规一事考察地方财政演变,揭示乾嘉以降财政与政治的关键问题。当年秋天,道光帝继位,在大学士英和的建议下,道光帝试图将早已名不...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作者: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周健 著,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3232017。《维正之供》一书的*贡献,不在于推翻前人成说,发为翻案之论,而在于在前人研究业绩基础上,以多维、平衡
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田赋正项始终是清代中央政府的首要财源;田赋盈余则构成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收入;同时;它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该书讨论的田赋;既包括地丁银为主体的地丁钱粮;也包括漕粮;属于广义的概念;该书考察的时段是"后耗羡归公"时代;即雍乾之际至清末;大致在1730—1911年;...
5、周健:《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中国历朝的田赋都是国家“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巨。清代田赋长期占国家岁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最主要的赋税负担。本书依据大量清代档案、政书、文集与方志,连接明清史与近代史,结合制度与史事、时代,对清代田赋制度、政府财...
《维正之供:清代田赋与国家财政(1730—1911)》作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19年10月 第1版,ISBN:88.00。田赋是清朝的“维正之供”,关系国计民生甚钜:它占到收入的70%以上,也是民众重要的赋税负担。康熙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