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维摩诘经》中描述维摩居士“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这种不可思议的宿世妙缘是佛化家庭的最早典范。 《维摩诘经》 文殊问疾,大士除疑 维摩诘居士智慧通达,辩才无碍,被赞叹为“唯除如来,未有声闻及余菩萨而能制此大士慧辩”,善于因材、因机施教,利用各种机会随时随地敷演佛法。 有一...
维摩诘,梵文Vimaiakirti毗摩罗诘的音译,略称维摩或维摩诘。意译为净名、无垢称诘,意思是以洁净,没有染污而称的人。 维摩诘是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据《维摩诘经》讲,维摩诘是古印度毗舍离地方的一个富翁,家有万贯,奴俾成群。但是,他勤于攻读,虔诚修行,能够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
维摩诘这番话,道出了大乘佛法的精髓。它既不同于世俗的贪著,也不同于小乘的厌离,而是提倡在世间修行、度化众生的菩萨道。这正是维摩诘居士的特别之处 - 他示现在家身份,却能圆融世间与出世间法。在与文殊的对话中,维摩诘进一步阐述了“不二法门”。他说:“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这意味着...
维摩诘见文殊菩萨带着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地来看他,立刻说:“善来文殊师利,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意思是:法身本无去来,但应众生善根而有应化而来善巧方便度化众生;诸法实相不可以现见相而见,为表诸法无常而有假名相可见。文殊菩萨问起维摩诘居士的病...
毗耶离城东门外的一处豪宅中,维摩诘居士卧病在床。这位富甲一方的居士平日里广结善缘,布施贫苦,虽然居住富贵之家,却活出了出家人的智慧与超脱。这天,释迦牟尼佛在菴罗树园中说法,忽然提起维摩诘居士生病的消息,想派人前去问候。"我要派谁去探望维摩诘呢?"世尊环顾四周的弟子们。出乎意料的是,佛陀最得意...
《维摩诘经》记载,当他现疾病因缘时,与文殊菩萨的一番对话,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成佛之道,就在眼前!这个发现,正是末法时期在家修行者最需要的开示。毗耶离城中,一则消息引起轰动:大德维摩诘居士卧病在床。这位平日里周旋于王公贵族与贫民百姓之间的智者,为何突然示疾?消息传到竹林精舍,佛陀正为大众说法...
修行必须出家吗?居士能否证得解脱?在佛陀时代,有这样一位奇特的人物——维摩诘居士。他不剃度出家,不着袈裟,却精通佛法,智慧超群,连佛陀十大弟子都自叹不如。一日,佛陀在灵鹫山说法,众比丘围坐聆听。舍利弗起身问道:"世尊,在家居士能否如出家人一般证得涅槃?"此问一出,众人神色各异。佛陀微笑未语,...
可在佛陀时代,有位智慧超凡的居士维摩诘,他曾对舍利弗等大弟子说了番令人深思的话:"在家修行之道,实比僧侣更为艰难。"这话引起不少争议,僧众中不少人不以为然。维摩诘接着说:"若能破除三重障碍,居士亦可获无量功德,超越寻常出家人。"究竟居士面临哪三重障碍?为何说破除它们能获无量功德?佛陀正在祇园...
维摩诘居士的深厚内涵在中国佛学界和广大佛教信众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摩诘不仅是菩萨,更是文化象征,代表着智慧和道德的完美融合,他的影响力深远,激发了信众对佛法的追求。唐朝著名诗人王维,被誉为“诗佛”,其名“维”字“摩诘”正是源于这位佛教人物。王维的母亲崔氏作为虔诚的佛教徒,特意取名寄托了对儿...
维摩诘居士闭目片刻,徐徐道来:"在家修行有三要:第一,转识成智。处世不必远离,但须转变心境。利他为本,视家业为度众生的方便,视亲眷为修行增上缘。""第二,当下即道场。不必寻求特别时间场所,行住坐卧皆是修行。市井喧嚣中保持正念,家庭琐事中修习慈悲。""第三,了知空性。万法皆空,世间百态不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