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绣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 是集传统民间美术、民俗知识和传统手工技艺于一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实用价值及收藏价值。近三千多年来,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延续、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完整的体系。民间绣活遗产包含高平绣活、麻柳刺绣、西秦刺绣、澄城刺绣、红安绣活、阳新布贴。于2008年6月14...
还有一种刺绣针法叫布贴绣,裁剪衣物剩下的各色布头便是刺绣的好材料,制作时把布头按照构思要求剪裁成人物、动物、花卉、草木等形状,然后堆贴在底面上锁边绣成,成品朴素大方,色彩艳丽。高平绣活在色彩搭配上颇具地方特色,它惯用黑、蓝、红、紫或淡蓝、金、银等颜色进行搭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体现对立统一...
红安绣活是红安民间刺绣的简称,是红安县流传上千年的一项民俗活动。据红安县永佳河镇刺绣艺人李英豪口述,红安刺绣始于东汉光武年间,兴于唐代,明清以后成为盛行于红安全县的乡风民俗。红安县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侧,历史上,在陆路方面有长安、洛阳、开封至黄州府的一条驿道路经红安县;水路方面则有倒水河从河南...
高平绣活是流行于山西高平一带的民间刺绣艺术,其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中期。高平刺绣分丝线绣和布贴绣两种类型,其题材多取自地方的戏曲故事、民间传说。高平绣活工艺好、扎实耐用和寓意吉祥,作品重神采而不求形似,体现出绣制者的艺术匠心和当地民众的审美品位,诠释人们对古老传说、民俗和宇宙观的理解,具有较高艺术...
民间绣活(阳新布贴),湖北省阳新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阳新布贴属于民间实用艺术,其工艺和制品应用范围较广,据粗略统计,它有近三十个品种,从童装到嫁衣,从日常穿戴到庙观器物,都不乏布贴制品。阳新布贴多采用黑色或深蓝色的土布为底布,而以鲜艳亮丽的花布在上面贴花,成品具有黑漆点金般的...
民间绣活(夏布绣),孕育于江西省新余市的传统美术,是江西的代表绣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江西人也称夏布绣为赣绣、麻绣,它根植于麻绣绣活之上。在人类文明的伊始,先民就开始在服饰上刺绣花纹。夏布绣可能起源于北宋时期。传统夏布绣属于实用绣的范畴,其针法朴实,有平绣、十字绣、纳纱绣及锁绣等。20...
民间绣活(澄城刺绣),陕西省澄城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澄城刺绣伴随着澄城当地妇女的缝纫而产生,在民间以母女、婆媳、邻里之间的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论是男婚女嫁、老人寿诞、孩子满月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各式各样的绣品与人们朝夕相伴。澄城刺绣以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形式发挥...
民间绣活·西秦刺绣 西秦刺绣是流行于陕西省宝鸡地区的一种民间刺绣艺术。在宝鸡的西周井姬墓葬中曾发现有刺绣遗迹,可见刺绣在当地有着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 西秦刺绣与宝鸡一带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关系密切,它普遍流传于当地乡村,通过家族、亲戚、邻里等社会关系持续传沿,成为农家妇女必备的一种手工技能。
民间绣活(宁夏刺绣),宁夏回族自治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21年5月24日,民间绣活(宁夏剌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Ⅶ-77。文化特征 民间绣活(宁夏刺绣),图案淳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风格粗犷质朴,它既讲求实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