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岳飞平反,除了表达主战的态度外,也是为了激励军队的士气,为宋孝宗想要进行的北伐做准备。其实,早在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和议,准备南下侵宋前,南宋国内就有了为岳飞平反的声音。当时就有太学生上书朝廷说:“复岳飞之爵邑,而录用其子孙,以谢三军之士,以激忠义之气。”很显然,时人中稍微有点头脑的都知道,...
1162年7月20日,宋高宗让位,36岁的赵昚随即登基,继任为南宋的第二任皇帝。宋孝宗赵昚继位时,面临朝政颓败。赵构杀岳飞后,签下屈辱《绍兴和议》。南宋官员冗多、贪腐盛行,苛税重压百姓,导致农民起义频发。赵昚,赵匡胤七世孙,登基后遭遇内忧外患,他果断推行内政革新,实施多项务实举措,以应对国家困境。南宋...
例如,张浚当年因不愿跟秦桧同流合污而丢了官职。后来因金国南侵,宋高宗虽然再次重用了张浚,但他对岳飞的死心怀芥蒂,因此对张浚也不太信任。赵昚继位后,很快就为岳飞冤案成功平反,他将张浚提拔为大将军,而秦桧的势力逐渐被瓦解。张浚受到宋孝宗重用后,为了提升军队的实力,他请求增加士兵数量,提高军队待遇,...
所以说,暴雨中的“父慈子孝”,并不是逢场作戏,这是南宋新旧两任皇帝用真情实感来各取所需。四、朕要北伐!宋孝宗继位时,已经36岁,虽然不是少年,但进取之心不减,继位刚两个月,就顶着巨大的压力为岳飞平反。但为了顾及太上皇的面子,宋孝宗非常注意自己的措辞,生怕触碰太上皇的逆鳞。宋孝宗为何一定要为...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廿八日,赵昚被册立为太子,次月宋高宗赵构以“倦勤”为由禅位太子。宋孝宗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即位后的第二个月便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并且给岳飞平反。那么,作为冤杀岳飞的罪魁祸首,太上皇赵构为什么没有出来反对呢?
1162年7月20日,宋高宗退位,赵昚正式登基,成为南宋第二位皇帝, 他即位时已经36岁。 宋孝宗赵昚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赵构杀了岳飞,换来了一纸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冗官冗费,贪官污吏,政治腐败,苛捐杂税让百姓生活痛苦不堪,致使农民起义不断。 身为赵匡胤七世孙的赵昚,继位之后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他积极进行...
赵昚完全就是和宋高宗反着来,宋高宗对辽金是献钱保命,他是个求和派,而赵昚为冤死的岳飞平反了名声,启用主战派的武将官员。 虽然他很想做一个有骨气的皇帝,最好能洗刷前朝的耻辱,可这南宋内部的毛病却是长久积攒下来的,军队里人心溃散,士兵积弱,压根就打不过人家。
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他给岳飞平反,又将秦桧时期制造的冤假错案,予以昭雪。整顿吏治,重用主战派,但综观孝宗一朝,对外力图中兴恢复,却徒劳无功;后人言,高宗朝有恢复之臣,无恢复之君。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û收藏 9 1 ñ29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宋史.岳飞列传》记载:“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以上皆为转载)所以可以说,岳飞是在宋孝宗即位以后,陆续被“平反”的(用“平反”这词似乎欠妥)岳飞死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PS:这些史料网上都查...
共下共知,久得民心,皇太子可即帝位,自己称太上皇。到此,赵昚正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宋孝宗。后世普遍认为宋孝宗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在期间,不仅平反了岳飞的冤案,还大胆启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对内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乾淳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