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送给世界的礼物——绕脐痛 “绕脐痛”,就是肚脐周围痛,《伤寒论》对绕脐痛是这样记载的:"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矢,故使不大便也“,说的就是绕脐痛的病理和相应的症状,分析的细致到位。《伤寒论》没有化验,更没有影像技术,诊断依据就是病人的感觉,以及病人体现...
小儿腹部绕脐痛的常见原因有:消化系统问题、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炎和肠道寄生虫病等。 1. 消化系统问题:由于小儿的胃肠功能相对较弱,若饮食不当或摄入过多生冷、油腻食物,可能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导致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2. 肠痉挛:小儿肠痉挛是引起腹痛的常见原因,通常与胃肠功能失调、腹部受凉或食物过敏等...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上一条说“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这一条就提供了一个辨别肠中是否有燥屎的方法。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病人已经有五六天不大便了,“绕脐痛”,肚脐周围这一圈疼痛,而且“烦躁”,就是有热,“发作有时者”,每天下午发潮热的时候...
乌头(大者。熬,去皮,不㕮咀)五枚。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愈,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二、功能主治 主治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不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
瘦人绕脐痛 这是《金匮要略》上的一句话,原文是: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 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 中医有个特点:既粗糙,又细致。 ”粗糙“是说医理粗糙,比如肝喜柔,胃喜润,六腑以通为顺,食入于阴长气于阳。。。都是一个笼统大概的说辞,甚至行内行外指责中医也拿这点开刀。
同时这个穴位还可以起到募集三焦经的气血的作用。石门穴这个穴位主要的作用就是调理各种肠腑的病症,比如说腹胀、腹泻、绕脐疼痛等。可以与天枢穴、关元穴、气海穴和足三里穴这几个穴位配合使用。同时这个穴位还具有消肿利液的作用,可用于调理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石门穴的位置在下腹部,脐下2寸处。
肠胃功能紊乱是绕脐痛最常见的因素。吃得太快、吃太多油腻食物、冷热交替进食,容易刺激肠道蠕动异常,表现为肚脐周围一阵阵绞痛,伴随胀气、打嗝、放屁增多。这种情况通常不需要用药,热敷腹部、轻柔按摩、喝温水缓解痉挛,一般几小时内自行好转。肠道寄生虫感染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多见。蛔虫、蛲虫等寄生虫在肠道内活动时...
主治:胃脘痛、绕脐痛、腹胀、疝气、痛经、泄泻、痢疾、月经不调。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孕妇禁灸)。 取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常用配伍 1、配子宫穴、三阴交穴:治痛经。 2、配天枢、足三里、中脘:可用于缓解胃痛。 3、配阑尾、足三里:适用于阑尾...
慢性腹痛,绕脐痛的治疗 一位男性患者,年前从市里开车来诊,自诉肠胃多年不适,尤其是肚脐右侧总是不明原因的隐隐作痛,疼痛也不剧烈,但隐隐的总能感觉到疼痛,时轻时重不定时的发生,疼痛严重的时候影响工作休息,多年来让患者很是困扰。之前也在医院检查过,用了很多药物,但都无济于事,肚脐右侧总是时不时的隐隐作...
1、掌揉关元穴 关元穴是人体任脉上的穴位,经常刺激该穴,可以起到补益阳气、调理气机的作用。按摩时,用双手掌心互搓热后叠放在关元穴穴位上,适当用力按揉1-3分钟即可。2、掐按合谷穴 合谷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虎口”,它是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经穴,是大肠经的原穴。经常刺激该穴可以起到理气通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