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工艺开发 一、结晶原理基础 结晶是利用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压力等条件变化,使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创造过饱和溶液,打破溶质溶解平衡,促使溶质分子有序排列形成晶体。过饱…
5) 结晶过程的控制:相同的结晶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晶产品不一样,即产品的质量不稳定,这与结晶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控制相关,故应充分考虑结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6) 对新兴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不足:由于对新兴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药物结...
总体来看,对于纯化困难的API结晶工艺开发需要3-4个月,而容易结晶的API一般会在合成部门得到代表性粗料时,开展结晶工艺开发工作,用时1-2个月。 对于难结晶的化合物,更倾向于早期使用过柱子的纯料启动结晶工艺开发工作,得到2-3个可行的结晶工艺,最好是不同溶剂并且溶剂极性有一定差异。因为纯料相比于粗料更容易结晶...
二、常见的结晶工艺类型 1. 蒸发结晶:这是一种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逐渐蒸发,从而使溶质达到过饱和状态并析出结晶的方法。2. 冷却结晶:通过降低溶液温度,使溶解度降低,从而促使晶体析出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热敏性物质的结晶。3. 膜分离结晶:利用膜分离技术,通过改变膜的性质和操作条件,实现溶...
在结晶工艺中加入晶种 晶种是优化结晶工艺的关键步骤之一,可确保过滤速率、产量、多晶型和颗粒粒径分布的一致性。配有反馈控制的先进晶种加入技术可帮助科学家获得较佳的晶种条件。 间歇结晶工艺的放大:从实验室至工厂 提供工艺的了解能够实时改进生产规模结晶过程的产量、生产能力和盈利情况 -通过提高过滤/干燥性能消除...
通过结晶工艺,可以得到高纯度的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二、结晶工艺的基本原理 1.溶解与饱和度 结晶工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来实现溶质的分离和纯化。首先,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溶液。当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即为饱和状态。此时,如果溶液中有合适的结晶核,就可以发生结晶过程...
一、工业结晶的基本理论 结晶过程发生的基本(必须)条件: 1、过饱和 决定过程的进行速率 决定着结晶过程发生的方向2、扰动 微粒的存在 搅拌的存在…… •结晶过程的基本阶段: •工业结晶过程包括的基本物理过程 晶体晶型问题——转变控制 结晶工艺放大技术原理 ...
• 结晶工艺开发目的• 结晶工艺开发流程图• 结晶溶剂选择• 成核与生长• 过饱和度释放控制• 纯度控制• 晶体形貌(形状)控制• 结晶方式选择• 结晶工艺开发常见问题 前言 在制药工业中,超过大半的药物以晶体形式存在,85% 以上的生产过程中都含有结晶操作。90% 以上的制剂产品的 API 是晶体形态...
通过直接结晶工艺,我们可以得到高纯度、高结晶度的晶体,以满足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的需要。 直接结晶工艺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溶解、结晶和分离三个步骤。首先,将所需物质加入适量的溶剂中,在加热的条件下搅拌溶解。溶解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溶剂的温度和浓度,以促进物质的溶解度。在溶解过程中,还可以添加一些辅助剂,...
通过对比SSC-1、SSC-2、Semi-SSC三组实验,从中可以看出SSC-1通过使用β-PABA晶种从22°C冷却结晶至0°C,在此过程中,由于初始浓度相对于两种晶型都是过饱和的,并且晶种点超过了转变温度,这使得α-PABA的针状晶体迅速成核并生长(如图3a);SSC-2通过使用β-PABA晶种从13.5°C(转变温度)冷却结晶至0°C,在此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