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绒花又称官花、喜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艺术品。早在唐代就已进入宫廷。扬州绒花艳丽多姿,艳而不俗,被誉为工艺品中的“小家碧玉”。2025年1月28日,扬州绒花亮相《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追溯历史 扬州绒花的风流,则要将历史时针拨回1300年前,唐中宗李显每逢春日,便指定扬州绒花作为...
南京有佩戴绒花的习俗:嫁娶之喜事,亲朋会送新人“龙凤呈祥”、“石榴多子”的大红头花、胸花,春节则常见“年年有余”的样式,端午节、中秋节也有独特的“五毒”“兔子拜月”等绒花款式,以取驱邪求福之意。 此外北京、天津等地,也流传着佩戴绒花以求美丽吉祥的习俗。如北京地区满...
绒花是用天然蚕丝制作而成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头花、胸花、帽花、摆件等装饰品形式出现,用于礼仪事项、民俗节事以及日常生活中。相传绒花始于唐朝的宫廷贡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PART 1 步摇生金,缀绒花千朵 非遗绒花的工艺特性犹如一幅幅视觉艺术杰作,...
符合同时代人们的文化需求,这是传统手工艺的发展规律。作为非遗的绒花,如今依然要遵循这一规律。现代手艺人应认真研究当代审美观念,寻找传统文化与当代潮流的有机契合点,将人们的美好向往融入其中,让现代作品更有底蕴、更有美韵。(作者为北京市东城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本报记者施芳采访整理)来源:人民日报 ...
绒花,作为中国流传千古的一种精美饰品,因其谐音“荣华”,有着吉祥富贵等美好寓意。在青岛市李沧区,有一位默默在家中从事传统绒花制作的非遗匠人,她叫于慧,老家来自吉林,在青岛已生活了十几年。如今,她全身心投入到绒花艺术创作中,用一双巧手让朵朵绒花在指尖上盛开。于慧在家中潜心制作绒花 10月15日,在...
非遗说 入选时间:2009年,“北京绒花(绒鸟)”入选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点:北京绒花(绒鸟)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它主要是以绒花为主。北京绒花(绒鸟)制作始于清初,是以蚕丝绒为原料,以紫铜丝做骨架,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制作成花、鸟、虫、草、走兽、风景等工艺品,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外表...
目前,绒花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绒花非遗的保护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为绒花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绒花非遗的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展览、开展培训、推广宣传等方式,提高了公众对绒花非遗的认识和了解。 ...
“制作一朵直径约10厘米的绒花,需要经过劈绒、理绒、刷绒、勾条、打尖、传花等工序,差不多要花两三天时间。”征珊珊的母亲刘梅,是绒花市级非遗传承人,她从16岁时就开始学做绒花,如今已从业30多年。铜丝需用大锅提前烧软,生蚕丝也要先染色晾干后,才能开始制作绒花。刘梅用两头捻成麻花状的铜丝,夹住排布...
一、绒花非遗: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 绒花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那时绒花制作精美,成为宫廷贡品,被称作 “宫花”。唐中宗李显在立春时赏赐绒花,以迎新春,使得佩戴绒花在宫廷内迅速风靡。随着时间的推移,绒花从宫廷流入民间,在民间也广泛流行起来。 明清时期,绒花行业达到了繁盛阶段。北京绒花在清朝时最为兴盛,紫禁城的内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