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疏文前有一领起的上下加半圆括号之大“疏”字将经注与疏文隔开;6之下经文起讫语与疏文正文之间再用小圆圈隔开;注文起讫语前加一“注”字;“注”字连接注起讫语为一组,其上下再各用一个小圆圈将经之疏文与注之疏文隔开;对于同一章中不同的注文起讫语和疏文也是用这种方法依次隔开;不管是经文还是注文...
皇侃(488-545)云:“注者,自前汉以前解书皆言‘传’,去圣师犹近,传先师之义也。后汉以还解书皆言‘注’,注己之意于经文之下,谦不必是之辞也。”④《类篇·水部》:“注,述也,解也。”《文心雕龙·论说》:“注者主解。”《广雅·释言》:“註,疏也”(註即为“注”,可视为异体字)。所以,注也就...
(4)5疏文前有一领起的上下加半圆括号之大“疏”字将经注与疏文隔开;6之下经文起讫语与疏文正文之间再用小圆圈隔开;注文起讫语前加一“注”字;“注”字连接注起讫语为一组,其上下再各用一个小圆圈将经之疏文与注之疏文隔...
唐代纂修的《五经正义》、贾公彦的《周礼疏》《仪礼疏》等,既解经文,又疏注文,惟因疏文繁重,与经注别行,阅读单疏,需回查经注,方能明白疏文内容,极其不便,读书人同时拥有经书注疏文本者极少。宋初邢昺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具。”北宋国子监先后校刻单疏本《五经正义》《七...
069:313-315春秋左传注疏考证2 春秋公羊传注疏考证 春秋谷梁传注疏考证 070:316-320周官禄田考 尚书小疏 仪礼小疏1 071:321-329仪礼小疏2 春秋左传小疏 果堂集 072:330-334周易述1 073:335周易述2 074:336-341周易述3 075:342-347周易述4
杜氏注《春秋左氏传》谓之“集解”者,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也。此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异也。 光禄大夫关内侯臣孙邕、光禄大夫臣郑冲、散骑常侍中领军安乡亭侯臣曹羲、侍中臣荀ダ、尚书驸马都尉关内侯臣何晏等上。 [疏]“光禄”至“等上”。○正义曰:此叙同集解之人也。《表》云:“大夫,...
朱学系统内部的传承和发扬又使之形成新的垂直系统,即朱子等对于原典的注释成为新的经典,其弟子或后学为之再作注释,或称注(传、释、解等),或称疏(疏义、纂疏等),并将这个系统内外的各家说法加以汇编。当然,两个系统之间也有交叉和融会,如元李廉《春秋诸传会通》就是由正经系统《左传》注(杜预《集解》)、...
坊德,据疏谓「坊德之失,盖作者不欲与淫欲为排偶故耳」,然终似歇后。命以坊欲,陆农师谓如孟子所谓「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此说固直捷,然如此解命,是与君子坊民义不甚协,不若且从注谓「教命」也。(卷八五,页三) 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
元十行本与宋十行本的不同主要在于:宋十行本版心不刻字数和刊工名;宋十行本疏文中经、注起讫语下为空一格而非小圆圈;[3]另外,《论语注疏解经》卷一首叶版心下方刻“泰定四年刊”,卷三首叶版心下方刻“泰定丁卯”,泰定丁卯即泰定四年(1327)。元十行本刊工皆为元人,将字数和刊工名补于原宋十行本...
“十三经”包括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十三部典籍。“注疏”是注和疏的并称。注,是对经文字句的注解,又有传、笺、解、章句等不同叫法;疏,是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