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记者 宓迪)2025年财政政策“施工图”进一步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出“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等举措。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背后有何深意?明年的财政政策有何看点?在一...
一是要为配合财政政策发力营造良好金融环境,支持特别国债、地方债等债券发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二是与财政政策做好协调配合,对部分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进行财政贴息、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等。三是完善信贷监管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堵点和难点,避免货币滞留金融体系“空转”,积极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宏观...
第一,这次政策调整的力度很大,尤其是财政政策明显更激进。过去中国一直对财政赤字保持高度克制,但现在主动突破3%的警戒线,说明国家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比较严峻的。这个“更加积极”,背后是政府对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求。第二,货币政策的转变值得期待。过去十几年,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偏保守,维持“稳健”的基调...
随着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社会信心有效提振,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财政收入增幅由负转正且逐月回升,带动全年收入实现小幅增长。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02亿元,比上年增长1.3%。 “2024年,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积极的财政政策精准发力,不仅保障了财政运行总体平...
西南财经大学地方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主任刘蓉认为,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是“财政稳经济、货币稳债务”。她指出,1996年,中国的广义货币(M2)只有GDP的1.06倍,2022年上升到了2.20倍,M2增速快且量大,财政与金融协同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稳定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财政政策的作用是通过税收和支出促进经济发展,货币...
积极的财政政策聚焦投资和消费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本报两会报道组 韩昱 2023年,我国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
财政政策加码,货币政策稳中偏松 按照会议要求,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
3、加大教育投入,补贴幼儿养育并扩容优质学校。建议加大教育投入,将义务教育向学前延伸。因为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很高,财政补贴学前教育对提振消费的效果更明显,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也会创造一些就业岗位。这类政策不仅在当下有助于提振信心、促进消费、助力经济恢复,也是中长期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收支、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整体经济运行的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主要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收缩性财政政策两种。 1.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降低税收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适用于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可以...
经济中的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公共支出来影响国家经济的一种政策工具。财政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经济增长、控制通货膨胀、减少失业以及保持经济稳定。 财政政策的两个主要工具: 税收(Taxes):政府通过征税来增加或减少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税收可能会减少消费和投资,从而抑制经济增长;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