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须着用权。古今多错用权字,纔说权,便是变诈或权术。不知权只是经所不及者,权量轻重,使之合义,纔合义,便是经也。今人说权不是经,便是经也。权只是称锤,称量轻重。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1] 权在实质上和经一样,都是为了更好实现目的的手段。所以程子说“权量轻重,使之合义”。
儒家的“执经用权”则为解决道德法典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调和模式:“执经”就意味着通过道德原则来制定系统的道德规范,为人们提供行为指南;“用权”则强调道德规范的局限性,人们不能拘泥于道德规范,而是需要发挥人们的主动性,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变通,从而在道德法典化的同时为人们保存了自由的空间。“执经”意味着...
儒家的“执经用权”则为解决道德法典化问题提供了一种调和模式:“执经”就意味着通过道德原则来制定系统的道德规范,为人们提供行为指南;“用权”则强调道德规范的局限性,人们不能拘泥于道德规范,而是需要发挥人们的主动性,根据实际...
1. 经权之辨:原则与变通的永恒张力 儒家"经权"思想为道德困境提供理论依据。《春秋公羊传》提出"反经合道"的权变理论,程颐解释为"虽反常而合道"。这种弹性化处理导致诚信成为可置换的道德选项。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 T. Ames)指出:"儒家伦理中的’义’具有强烈情境性,这与西方普遍主义伦理形成鲜明对比。" ...
【摘要】孟子的经权之辨包括两种权变智慧:一是“激进权智”,一是“温和权慧”。对 不符合人之常情的礼仪规定行使否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就是“激进”的;"-3他人不遵守礼 仪规定,而自己却对礼经行使肯定性的做法,这种权变就是“温和”的。发人深思的是,行 ...
2 经权之辨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亦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的重要内容。《孟子》言简义丰,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本课程以成人成己为教育主线,围绕“人性本善”、“浩然之气”、“内圣外王”、“扩充善性”、“自求自得”、“教以多术”、“中权得宜”、“英才教育”
第四节 经权之辨 872021-07 3 第五节 走向内圣之境 982021-07 4 第六章 庄子齐物与逍遥 1032021-07 5 第二节 道通为一 852021-07 6 第三节 真知与真人 1152021-07 7 第四节 逍遥之境 872021-07 8 第七章 惠施和公孙龙的名学第一节.mp3 882021-08 9 第二节 公孙龙:离坚白 622021-08 10 第八...
有一种人生智慧叫权变——孟子经权之辨的生存哲学阐释 2. Ownership of Claims,Domination in Rem and Real Right Analysis 债权之所有权、对物支配权与物权辨析 3. The Debate of Conflicts between College Academic Power and Administrative Power 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冲突之辨 ...
权只是经也。自汉以下,无人识权字。但朱子,似乎不太同意程子的看法,故作按语说:先儒误以此章连下文“偏其反而”一章,故有反经合道之说。程子非之,是矣。然以孟子嫂溺援之以手之义推之,则权与经亦当有辨。朱子言至于此,未在申言。请教诸兄,1、程子为何言“权只是经”?2、朱子言“权”与“经”辨...
百度试题 题目下面哪些涉及到儒家政治伦理? A.王霸之辩B.经权之辨C.义利之辨D.德刑之辨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C,D 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