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幢一般可以分为幢座、幢身、幢顶3部分,都是分别雕刻,雕好后再累建成整体的。幢座 多是覆莲状,下设须弥座。幢身 呈柱状,多作八面体,上雕经文或佛像等,有的幢身又分为若干段,上面的柱径小于下面的柱径,中间用大于柱身的宝盖相隔。盖上一般刻着模拟丝织品的垂幔、飘带、花绳等图案。 幢顶 一般...
经幢起源于西藏、尼泊尔及印度等处。 唐代中期因为佛教的密宗传入,尊崇佛教的人开始将佛经抄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但是由于幢幡的可保留度非常有限,所以慢慢的开始将佛经抄写在石柱上,以此能够保证佛经的留存时间,因为所抄注的经文大都为《陀罗尼经》,所以才把带有佛经的石柱叫做经幢。 中国历代著名古寺前或绿树丛中,列立...
经幢 [ jīng chuá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īng chuáng ]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妒忌 浩瀚 质子 简单 僵尸 智能 聪明 茂盛 陌生 好像 笔画 嫉妒 ...
漳州经幢,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所建。幢为石雕,幢身镌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全文,书法道劲,有晋人风韵,明顾炎武评为天下经幢第一。 铁铸的幢,著名的如建于宋代的湖南常德铁经幢,原在德山山麓,位于乾明寺左侧。经幢建在1.42米高的石座上,幢身用白口铁铸成,高4余米...
经幢[ jīng chuáng ] ⒈ 我国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凿石为柱,上覆以盖,下附台座,刻佛名、佛像或经咒于上。其制式由印度的幢形变化而来。 网络解释 经幢 经幢:读音 jīng chuáng ㄐㄧㄥㄔㄨㄤˊ。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
惠山寺经幢,又称“惠山寺石经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惠山寺山门外,共有两尊,分别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和宋熙宁三年(1070年),分别简称“唐陀罗尼经幢”和“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唐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共19级,底部直径1.48米,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幢身、幢基、...
1.唐十六面经幢 在邢州开元寺的毗卢殿西南侧有一个通高七米多的石幢,幢身高3.73米,直径0.94米,幢身有十六面,每面宽19厘米,在幢身上部有莲花瓣一匝,莲上各刻有小坐像一尊。该幢建于唐代,因幢体的横断面为十六面形,所以大家都称作为唐十六面经幢。
松江唐经幢,全名“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为佛教密宗产物,始建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西司弄43号中山小学校内。松江唐经幢总高9.3米,21级,材质为石灰岩,树立在八角形以侧砖砌成带坡状的地面上,各级分别以托座、束腰、圆柱、华盖、腰檐等形式叠成,每节大部分作八角形。松江唐经幢...
一、经幢读音是什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经幢的基础知识。经幢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佛教石雕文物。而其读音为jīng chuáng,其中“经”意为佛经,而“幢”则寓意为支撑、守护之意。因此,“经幢”可理解为佛经的支撑物或守护物。在佛教文化中,经幢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二、经幢有什么作用?那么,经幢的具体作用...
初见松江唐经幢,它静静地树立在八角形以侧砖砌成带坡状的地面上,看似普通,却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气质。整座经幢共二十一级,高达9.3米,身形挺拔,气势不凡。各级分别以托座、束腰、圆柱、华盖、腰檐等形式层层叠叠而成,每节大部分作八角形,规整而有序。走近细细端详,上面刻满了精美的图案,莲瓣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