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经变画 经变画是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图画,又称变相、佛经变相。 武山摩崖石窟群位于鲁班峡谷中,鲁班峡在地质上属于第三纪红砂岩,系经冰川运动后风蚀而成的丹霞地貌。由于第三纪紫红色块状细砂岩岩质疏松,不宜深雕细刻,以浅浮雕彩绘为主,为经变画的发展提供了...
这是一幅描绘七佛药师经变的画卷,其中药师七佛分别为:善名称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胜慧游戏神通如来以及药师琉璃光如来。这幅经变画依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精心绘制,主尊为七身药师佛,象征着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他被誉为治疗...
首先,画面看起来更有立体感了,特别是画里的建筑物。西方写实画常用一种叫"焦点透视"的方法,就像名画《最后的晚餐》那样,能让平面的画看起来像真的一样有深度,让人感觉特别真实。盛唐时期的观经变壁画很有立体感,画家把两种透视方法结合着用。比如画房子时近处的画大些、远处的画小些,这样看起来有空间感...
敦煌莫高窟的经变画 在中国佛教美术史中,或者在谈论敦煌艺术的时候,我们 会经常遇到"经变"这个词.什么叫"经变"?经是佛经,变是"变相"或"变现",也就是形象化的意思.换句话说,经 变就是以图像的形式来说明某部佛经的思想内容.经变画与北 朝时期流行的本生,因缘与佛传故事画不同,它们不是提供给 僧侣们坐禅观...
盛唐敦煌观经变得三个艺术特色 其一,画面的透视感更加强烈,重点体现在画面中的建筑上。西方写实性绘画通常采用焦点透视法,比如名画《最后的晚餐》,在平面画上呈现出三维空间的立体感,使人在视觉上的感受更为逼真。最后的晚餐 焦点透视法产生立体空间感 盛唐时的观经变也有了这种立体感的氛围,采用了散点透视和...
莫高窟内,经变画的种类繁多,共计三十三种,其中持续描绘时间最长的包括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弥勒经变、法华经变以及维摩诘经变。值得注意的是,东方药师变的数量在所有经变画中位居榜首。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莫高窟的第220窟,一探究竟。1944年夏日,敦煌艺术研究所的学者们发现220窟北壁的瑞像壁画正逐渐剥落...
敦煌莫高窟172窟北壁的《观无量寿经变》绘于盛唐,描绘的是阿弥陀佛居住的西方极乐净土。经变画依据佛经绘成,为了向世人传达奥义,形象地描绘出各方佛国世界。 敦煌唐代经变画常常借鉴中原的名家样式,用庄严饱满的大幅画面,渲染佛经故事。经变画里的极乐世界,如同唐人打造的精神入口。
❒ 西方净土变 走进220窟,南壁所绘的西方净土变景象即刻映入眼帘。这幅画卷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极乐世界的庄严与圣洁。画面中,佛国世界宁静而祥和,佛、菩萨、天人等众生各司其职,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宇宙。这种独特的经变画风格,不仅体现了艺术家高超的绘画技艺,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
经变画是概括地表现一部佛经的主要内容的画,其情节较多、规模较大。它不像佛经故事画那样单纯地表现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综合地表现佛经所记的场面。 根据经变表现形式,大体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叙事性经变,一是净土图式经变。 唐代以后的石窟中通常都在左右两侧壁及门两侧各画出通壁巨制的经变。中唐以后,经...
敦煌壁画中的绝美“经变画” “经变”这个词,简单来说,就是把佛经的内容用绘画或者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深奥的佛经思想变得更生动形象。敦煌壁画里就有好多这样的“经变画”,今天我就带大家看看几幅特别有意思的。 图一:莫高窟第154窟的雌鹿产女图 🦌 这个图是报恩经变中的一部分,讲的是鹿母夫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