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经典常谈尚书读后感 经典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用文字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的遗产,它对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不能脱离对于本民族经典的学习。朱自清先生认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这段话表...
书中从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出发,对《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十多种中华文化经典和诸子百家思想,以及诗、文、赋等文学体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为广大青年解读中华文化经典开启门径。语言简...
经典常谈尚书读后感 1 朱自清的《经典常谈》这本看过的人或许很多,说到经典,映入 脑中大概是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等,你知道名字,但是有了解它们是 怎么来的吗?如何发展的吗? 《经典常谈》中恰好就讲述了它们的前世 今生,读完让人不觉眼前一亮。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靠的不仅仅是时间的沉淀,还有包括方面人 生哲理...
第1篇:经典常谈尚书的读后感300字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1946年由文光书店刊行,1980年三联书店重刊。作者用十三篇文字要言不烦地介绍了华夏民族文化,数千年文化典籍的精粹,经这本小书提纲挈领,娓娓道来,令人如闻朱先生謦颏,不觉仰首伸眉,困倦顿消。本书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的一本入门书。一部小...
伏生对《尚书》的珍视,不仅仅是对一部经典的守护,更是对整个文化传承的担当和坚守。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守文化之源,才能让知识之树常青;只有热爱知识和追求真理,才能使未来更加光明;只有充满信念和希望,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意义价值】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之《尚书》第三篇,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经典《...
阅读《经典常谈》中关于《尚书》的部分,我心中满是感慨与敬仰。《尚书》作为古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智慧与政治哲学。它不仅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历史事件,更蕴含了先贤们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德治思想:在《尚书》中,我看到了古人对于“德”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帝王的治国之道,还是大臣的谏言献策,都...
《经典常谈〈尚书〉读后感》 读《经典常谈》里关于《尚书》的部分,那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个神秘而古老的迷宫,充满了新奇、困惑和惊喜。 我刚开始看的时候,心里想着:“哎呀,《尚书》啊,这可是个硬骨头。”就好像要去挑战一个超级大BOSS一样,心里有点发怵。毕竟这是那么古老的东西,文字就像加密了似的。但是,我这...
《经典常谈》中的《尚书》读后感 当我翻开《经典常谈》这本书,首先被吸引的就是其中的《尚书》部分。 这部作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源头,对于我这样 的历史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极为珍贵的阅读体验。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读了《尚书》 的精髓。他不...
经典常谈尚书读后感600字1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写给广大群众读的书,朱自清1898年生于江苏东海,1948年逝世,享年50岁。他的代表作有《踪迹》、《背影》、《欧游杂记》等。 《经典常谈》大概讲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由来的过程,内容有《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
我就想问,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去费这个劲儿去了解《尚书》这样的经典呢?可能不多吧,但我觉得大家真的应该去尝试一下,说不定就会被它的魅力所征服呢。 《经典常谈〈尚书〉读后感》篇二 《经典常谈〈尚书〉:一场与古老智慧的对话》 当我翻开《经典常谈》看到关于《尚书》的篇章时,我的内心是既好奇又有点小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