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的创作者· ··· 陈少明作者 作者简介· ··· 陈少明,1958年生,广东汕头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儒学的现代转折》(1922)、《汉宋学术与现代思想》(1997)、《等待刺猬》(2004)、《〈齐物论〉及其影响》(2004);合著有《被解释的传统》...
陈少明: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史书写方式 初步接触中国哲学的读者,在放下哲学史教科书而阅读相关原著的时候,往往有两者不大对得上号的感觉。特别是像《论语》、《庄子》之类叙事性很强的文本,教科书中对之反复辨析、推究的概念,如仁、礼、心、道等等,在原文中并非精心界定的范畴,而是镶嵌在许多...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是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少明。
二、哲学地描述古典生活中的德性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所描述的主题,即经典世界的生活方式。在序言中,陈少明先生对本书的内容有这样的表述:“要充分吸收古典智慧,便需要在现有的哲学史之外,从挖掘经典文本的各种叙事内容入手,进行中国哲学创作。这样,它要求的,首先不是面对古典思想概念,而是面对经典世界的生...
书名叫《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题材的轮廓是大致清楚的。但对象范围太广,且与经典相联系的研究,差不多可以涵盖整个人文学术。所以,这个陈述可能颇费周折。 以往读熊十力《新唯识论》时,曾留下较深的印象,他论述什么是本体的时候,手法很特殊。作者不是直接告诉读者本体究竟是什么,而是先花很大篇幅,说明本体不...
毫无疑问,所谓古典的生活经验,主要呈现在经典文本的叙事中。而叙事的中心,可以是各种具体的人、事甚至物。人、事、物是互相转化的,区分层次,让焦点转换,目的是对古典生活世界做更有深度的探测。 一、识人 人是中国思想传统的中心。我们思想世界里的主角,是各种道德人格的化身,这是中外学者的共识。本文提出“识人...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05期,收入作者所著《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内容提要】在肯定传统哲学史学科意义的前提下,文章提出开拓新的中国哲学论域,即从叙事性较强的文本入手,尝试对经典做不以范畴研究为中心的哲学性探究,作为教科书思路的补充。作者分人、事、物三个类型,分别举例...
但是,当我着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却感到有些踌躇,因为一下子找不出能点明本书性质的一句话来。书名叫《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题材的轮廓是大致清楚的。但对象范围太广,且与经典相联系的研究,差不多可以涵盖整个人文学术。所以,这个陈述可能颇费周折。
陈少明.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6,(01).陈少明.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2005(05)陈少明. 经典世界中的人、事、物--对中国哲学书写方式的一种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