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与“致用”合为“经世致用”一词,广为使用是在晚明时期。但是,“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或者说精神旨趣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经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成玄英对...
以顾炎武等人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们提倡经世致用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注重实用理性,力图扭转浮躁玄虚的社会风气,让学术研究服务于社会民生的实际需要。至此,加上西方自然科学征实精神之传入,“经世致用”一词蕴含之义大体定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理念,我们要充分挖掘经世致用思想的丰富内涵,继承其合理内核...
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一...
中国文化中的经世致用思想 “经世”与“致用”合为“经世致用”一词,广为使用是在晚明时期。但是,“经世致用”的思想内核,或者说精神旨趣却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经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成玄英对此疏解道:“夫祖述轩顼,宪章尧舜,记录时代,以为典谟,轨...
”准确把握湖湘经世致用思想的时代要求,前提条件在于倡导实事求是,核心在于坚持家国情怀的担当精神,根本在于坚持改革创新的实践方略。前提条件在于倡导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即以儒家经典为指导,主张从经世济民的实际出发,积极投身实践,做到学思并重、知行合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
一、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内涵 1.倡导学习西方。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批潜心研究世界地理、历史以及研究西方社会的著作,开始了对富国强兵道路的探索。 2.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政治上,声讨腐朽政府的管理败坏,斥责当权官僚士大夫的昏庸和不作为。抨击...
西学的传入,拓展了当时中国人的理论视野和思维空间,丰富了日益高涨的经世实学思潮的内容,成为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想勃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中期和晚期的经世派与此一脉相承,而这同样也是我们今天对“经世致用”概念最习以为常的用法。 四、总结 通过前文可知,“经世”一词的含义十分广阔,“经世”一词几经...
【解析】.“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经世致用”思想源于儒家思想,形成于宋代之后,要求经书研究与当时社会的迫切问题联系起来,并从中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重要概念——经世致用的内涵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另外,对“经济”的解释为:经国济民;“致用”为:尽其所用。《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家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社会原因:明末,由于王阳明后学的盛行,士林学风“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针对明末学风的空疏,清初一些学者起而提倡“实学”。所谓“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