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外膜的组成:磷脂、蛋白质及脂多糖 所有细菌的表面均具有一层称为细胞壁的结构,其组成成分主要为肽聚糖(peptidoglycan)。肽聚糖的存在在于提供了细菌细胞壁的强度,具有机械性保护意义。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肽聚糖的外侧还含有一层称为外膜(outer membrane)的“单位膜”结构,细菌内毒素即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即...
外膜结构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其中,β-桶状蛋白 (Outer membrane proteins, OMPs) 是细菌外膜的主要蛋白成分,是物质交换的重要入口,在代谢物运输、信号传递和膜生物发生中起重要作用1。所有已知的OMP都具有反平行的β-链拓扑结构,这意味着它们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和保守的折叠机制。细菌中的OMP...
研究者之一伦敦大学学院的纳米技术专家胡根布姆说:“外膜是一层强大的屏障,是使得感染性细菌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的重要因素。”于是他们的研究组决定用原子力显微镜好好看一下细菌外膜的结构。他们拍下了一张活的大肠杆菌照片。从上面看到,它的外膜具有马赛克似的分块结构。大部分区域被不可移动的蛋白质覆盖;但是其间...
1.脂蛋白(lipoprotein):是细菌外膜的一种结构蛋白,分子量较小,约7200d,但细菌含有的量较大(7×105分子/细胞)。大约其中的1 /3称为结合脂蛋白,它通过C-末端赖氨酸的-NH2残基而与肽聚糖的胞壁酸共价交联。其余2/3为游离型脂蛋白。脂蛋白N-末端半胱氨酸残基的-SH基团被二甘油基所取代,而其-NH2基团...
外膜结构普遍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并含有外膜β-桶蛋白(OMPs),是物质交换的重要入口。 所有已知的omp都具有反平行的β-链拓扑结构,这意味着它们具有共同的进化起源和保守的折叠机制。已经提出了细菌β-桶装配机械(BAM)启动OMP折叠的模型。然而,BAM完成OMP组装的机制尚不清楚。
外膜在细菌胞浆膜(内膜)和肽聚糖层的外侧,包围整个细 菌,厚8~10nm,约占细胞壁干重的80%,是典型非对称性的磷 脂双层结构,由脂质双层、微孔蛋白、脂蛋白、脂多糖组成 〔1〕 。正 如细菌的荚膜、鞭毛、菌毛等具有许多功能一样,OMP也具有很 重要的功能。
细菌外膜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来自 维普网 喜欢 0 阅读量: 789 作者: 赵香汝 摘要: 细菌外膜是典型,非对称性的磷脂双层结构,由脂质双层,微孔蛋白,脂蛋白,脂多糖组成,其主要成分为外膜蛋白(OMP) .现就OMP 的结构,生理功能,免疫原性和致病作用机制进行论述关键词:...
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结构复杂,厚度约10nm,分为外壁层和内壁层,也叫外膜和内膜。外膜主要由以下哪些物质组成( )。 A.脂多糖B.脂蛋白C.磷脂D.肽聚糖
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由肽聚糖、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等若干种蛋白质组成的膜。A.正确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