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羟脯氨酸白细胞共同抗原目的 利用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了解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在放射性肺损伤不同阶段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成年雌性C57BL/6小鼠90只,按随机表分作2组:①对照组(36只):不做任何处理;②照射组(54只):全肺单次照射12 Gy.于照射后1,24和72 h及1,2,4...
细胞间黏附因子-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介导炎症细胞的黏附,渗出,并选择性募集于病理损伤组织,促进细胞因子及炎性物质的释放,在急性肺损伤及肺缺血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细胞间黏附因子-1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的转移,支气管哮喘及肺纤维化等亦密切相关,参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
目的探究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尿微量白蛋白(MAU),半乳糖凝集素-3(Gal-3)在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8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76例行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男40例,女36例,年龄(47.71±8.12)岁...
近年来研究发现,炎性机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及发展.炎性因子ICAM-1在炎症过程中起关键的细胞黏附作用.ICAM-1基因K469E多态性也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人ICAM—1K469E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的关系,探讨ICAM—1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从而为...
因此本研究拟观察P-选择素(CD62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sICAM-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35例,平均年龄为(42.1±8.7)岁...
h/r)1细胞黏附1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1细胞间黏附因子-11细胞间黏附分子11细胞间黏附分子1糖代谢1短肽1白细胞介素-101白细胞介素1环氧合酶-21法舒地尔1核转录因子-κb1核因子-κb1心肌梗死1巨噬细胞1左归复方1大鼠1单肺通气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动物模型1二氧化硫1丹酚酸a1nf-κb1nf-kb12型糖尿病1 ...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reviscapine on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 and 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 (MCP-1) expression in tubulointerstitium ...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段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变化规律。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闭合性脑挫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脑挫伤后1h、6h、24h、48h、72h、7d组,共7组,每组8只,运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脑挫伤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果大鼠脑挫伤1h可见ICAM-1...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黏附因子一1;氟伐他汀;内脏脂肪素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脂质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其中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已为人们所共识。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过程。黏附分子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过程中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在老 年结直肠癌(CRC)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76例老年CRC患者(老年CRC组)及32 例中青年CRC患者(中青年CRC组)手术前后外周血中sICAM‐1、CRP和IL‐17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