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玉佩:一种标志身份等级、规范行走礼仪的饰物,春秋战国墓葬中,大型组玉佩较为常见,西汉时大型组玉佩已不多见。 南越王墓中共出土11套组玉佩(接下来几天再慢慢介绍另外几套给大家哈)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套是属于墓主人赵眜的,也是11套组玉佩中最最最最最最精美华丽的:全套由玉、金、玻璃等几种不同材质共32...
考古文物解读丨组玉佩 组玉佩,总长72厘米,重107克,1972年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刘家村西周丰姬墓。此组玉佩由玉鹦鹉、玉兔、玉蝉、玉蚕和玉璜以及玛瑙管珠、绿松石珠等组成,色彩绚丽,装饰华美。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就佩戴用玉璜等组成的组玉佩,用以表示身份,并起装饰作用。西周时期,组玉佩在服制和礼制中具有...
春秋晚期,组玉佩的佩戴方式和形制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在贵族的正装中,大带和革带被束于腰间,而组玉佩则不再局限于颈部佩戴,而是巧妙地系在腰间的革带上,自然垂至下肢,为佩戴者增添了一份优雅与威严。此外,在形制上,玉璜这一经典构件被玉珩所取而代之,同时,玉瑗、玉璧等新器类的加入,更为组玉佩注入了...
下面这组玉佩是禁止出国展示的国家一级文物晋侯夫人组玉佩,可谓玉中王者一般的存在,现藏山西博物院。 1993年,它出土于山西的一处西周晋侯墓地中(推测为晋穆侯的夫人或妾室,有可能是“次夫人”),距今有2800余年的历史。 这套玉组佩是整个晋侯墓地出土的最大的玉...
战国组玉佩・七璜连珠 1. 特征 这件战国组玉佩由七件玉璜与红色珠串组合而成。玉璜呈浅灰色,材质温润,表面带有岁月留下的自然沁色,更显古朴。每片玉璜造型各异,却又和谐统一,其上雕刻有精美的纹饰,线条流畅婉转,或为卷曲的云纹,或为神秘的兽面纹,工艺精湛,展现出战国时期高超的玉雕技艺。玉璜之间...
组玉佩,也称大佩(或“杂佩”),它是将玉珩、玉璜、玉琚、玉瑀、玉冲牙等不同形状玉件用彩线加玉珠穿组,合成一串,系挂腰间和颈项的一种大件玉佩饰。佩戴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能显示出不同人的等级、身份,身份越高,组玉佩越复杂越长,反之,则相对简单短小。 追溯组玉佩源流变迁的过程,上溯可以从周代开始。
七璜联珠组玉佩,是由一件圆形的龙纹玉佩,七件玉璜,737颗玛瑙珠串联而成的,总长度为105厘米。据推测,桓公身高是在1.72米到1.73米,也就是说这串项饰挂到他身上,基本是可以到他的大腿这样一个位置。像古代这种形制越复杂,长度越长的项饰,它就代表了墓主人他的身份、地位、等级越高。在《周礼·礼记...
▍ 西汉组玉佩的代表与风格变化 西汉南越王左夫人和右夫人所佩戴的玉组佩,体现了南越国独特的丧葬习俗。南越国的文化体现了对战国遗风的承袭,其丧葬制度中保留了诸多先秦的古老传统。例如,南越王墓中出土的一些玉器,如犀形璜、双龙首蒲纹璜,以及右夫人组玉佩中的连体双龙佩等,都与洛阳金村东周墓所出的同类...
一是位于死者胸、腹部的多璜联缀的主体组合玉佩,如著名的五璜联珠组玉佩,彰显着尊贵的身份地位。二是长条形片状玉一端串联小玉珠和绿松石珠的组合方式,呈现出一种递增的美学效果,如两件组玉佩所展现的那样。三是灵活组合的小型发饰、项饰、腕佩等,以玉牌与珠、管等元素相互映衬,既美观又实用。这些精心制作...
这件七璜联珠组玉佩〔图一〕出土于梁带村M27墓主芮桓公的颈部及胸前,直达下肢部分,排列较为整齐,各个玉组件基本保持下葬时的位置。复原总长度约103厘米。现收藏在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系一级文物,为芮博“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该组玉佩由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