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澄江化石群距今约5.3亿年,被誉为“20世纪最近人的古生物发现之一”。澄江动物化石群是当今世界上所发现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下图为澄江化石群中纳罗虫化石图片。完成下面小题。1. 纳罗虫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 A. 元古代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2. 纳罗虫生存所在的年代( ) A...
刺状纳罗虫是澄江生物群的标志性化石,这种美丽的节肢动物生活在5.2亿年前的寒武纪海洋中,身体通常有黄豆粒到蚕豆大小不等,由近半圆形的头甲和长椭圆形的尾甲组成,尾甲侧、后缘具刺,因此得名“刺状纳罗虫”。它的头甲和尾甲下具有结构复杂的附肢,担负着运动、摄食的功能。在过去,限于技术手段,这些埋在化石标本...
刺状纳罗虫(Naraoia Spinosa)长上图这样,属游盾目(Nektaspida)。 有的同学是不是觉得瞅着很眼熟?没错!亨利·威廷顿(Harry B. Whittington)将游盾目归属到三叶虫纲(Trilobita)下,所以嗦,纳罗虫跟三叶虫是远房亲戚,是不是很萌呀?em好吧……芳老师承认自己标题党了…… 这位小可爱最早是在世界自然遗产“澄江生...
纳罗虫(Naraoia)是澄江生物群中最常见的节肢动物之一,于1984年侯先光首次发现的澄江动物群标本中,纳罗虫便赫然在列。经过确认,它被鉴定为5.3亿年前寒武纪时期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是现今世界最古老、最完整的软体化石。纳罗虫起源于加拿大北部的布尔吉斯页岩生物群,其背甲与附肢的特征与澄江生物群中的长...
🎉新年新气象,我在新的一年里竟然挖到了一只纳罗虫!🐛这种三叶虫真是太神奇了,它没有胸节,外壳还没矿化,只有头部和尾部。🤔它的背甲分头尾两部分,头甲半圆形,尾甲半长椭圆形。😲更神奇的是,纳罗虫是海底爬行泥食性无脊椎动物,头甲两后基角刺状,尾甲具侧刺,两个较大的后尾刺之间还有3到4个小刺。...
在地质学上被称为寒武纪的开始,大约5.4亿年前,无脊椎动物门的绝大多数物种在短短数万年间突然涌现。这一现象在科学界引发了广泛关注,而其中纳罗虫的发现更是意义重大。纳罗虫化石的研究,为科学家们探索生命起源、无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证据。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于生命演化历史的...
🦐纳罗虫:古生物的“临时仓库” 🌍在云南澄江的早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名为纳罗虫的生物化石。这种古生物有一个独特的特征,那就是它们头部像树枝一样多次分叉的管道,被称为盲管。这些管道在化石中经常呈三维突起状,内部填充着与围岩相似的泥质物质。 🍽️科学家推测,这些盲管可能是用来临时存储食物的。
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湖北长阳地区发现了4000多件距今约5.18亿年的古生物化石,纳罗虫等很多古生物种类属于首次发现。读纳罗虫化石图和地质年代表,回答下面小题。280°∴1/2∴k=1/2.1. 据材料推测,纳罗虫主要生活的地质年代及该时期地理环境特征是( ) A. 古生代,裸子植物繁盛 B. 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 C. 中生代,被...
一锤、两锤……侯先光手中的地质锤不断敲击着岩石,逐渐深入,突然,一个生动逼真的动物化石展现在他的眼前。他激动地大喊:“纳罗虫!”纳罗虫,这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的古老生物,以其最完整的软体动物化石身份,为我们揭示了寒武纪早期的生命奥秘。其发现不仅为科学界提供了研究生命起源、无...
🌍在云南澄江的早寒武世,有一种名为长尾纳罗虫的古老生物化石,它也被称为“周小姐虫”。这种化石是侯先光教授在澄江生物群中发现的第一块,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那么,为什么这种化石会被称为“周小姐虫”呢?这背后有一个温暖的故事。为了表彰一位杰出的化石修复师——周桂琴老师,她的学生和同事们将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