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是清代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此篇抒发了出使万里荒漠,与妻子分离的痛苦之情。上片写年来大半在天涯空度,岁月流逝,徒增白发。下片写离愁别恨。用虚设之笔,写离魂还家,妻子瘦削。全词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凄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作品原文 浣溪...
——《浣溪沙·十八年来坠世间》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
浣溪沙纳兰性德译文及注释如下: 浣溪沙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作品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2、那畔:那边。 3、“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清· 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译文 残雪映照着绘有山水画的屏风,透出阵阵寒意。三更时分,远处传来《梅花落》的笛声。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在无人处也显得朦胧起来。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作品原文 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去年高摘斗轻盈。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①伏雨:指连绵...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此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妻子的思念以及对长期奔走天涯,有家不得归,有妻不得伴的隐恨。故结句“劳人只合一生休”,全是牢骚与怨气。从中可见作者厌恶扈从生涯的心情。全词笔触有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事雕琢,而情思宛然。作品原文...
纳兰性德的这首《浣溪沙》,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以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全词整体比较平实,着力营造氛围,自言自语,自怨自艾,哀而不伤,引而不发,从而向人们展现了一种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惹人泪目,动人心魄,发人深思。这首词非常有画面感。不难想象,一个身体孱弱的公子,站在...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词中感怀前尘往事。 上阕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描绘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下阕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 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 → 生字 ...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是清代学者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边塞词。词作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