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体:以年月日为次第记录史事,无论中外、远近,条理清晰不重复。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辅之以事件,比较全面地叙述一个人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以及事件的全貌,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环连而成,体现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特点,视历史为整体。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选择历史上重大事件加以组合,以事件先后为...
中国史书的体例形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纪传体和编年体。纪传体以记人为主,代表作是司马迁的《史记》,包括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重要的人物一人一个传,稍微差一点的就几个人合在一个传里。我们常说“名不见经传”,就是说你的名字在经传里没记载,太没名了。编年体以...
在传统史书编纂体裁中,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被称为“史书三体”。采用这三种史书体裁编纂的史书,在传统史籍当中占据绝对主导性地位。 纪传体史书又称“正史”。纪传体的创立者是司马迁,所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正史的主要作品即“二十六史”。在“二十六史”中,《史记》《南史》和《北史...
纪事本末体,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史书体例。这种体裁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体裁,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纪事本末体的叙述方式独特而清晰。它通常以一个历...
“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线索。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纪事本末体”将重要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编写,补纪传和编年之不足。 今天我们讲了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分别以人物、朝代和事件为线索。 聊史书,不得不提“史官”。古代史官的职责是有什么事就记录下来,别...
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是古代史书不同的编写体例,不存对立之说.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如通鉴纪事本末),编年体(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载历史,如资治通鉴)、纪传体 (以人物为主线编写的历史,如史记). 结果一 题目 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 他们互相相对吗? 答案 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是古代...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主体,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记录历史,源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在中国出现的时间较晚,远比编年体与纪传体晚很多。因此纪事本末体的史书要比编年体与纪传体少很多。但是它一诞生就非常重要,成为与编年体与纪传体并列的中国三大史书体例之一。最大与最早的纪事本末体史书是袁枢的《...
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後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此种体例.其後,用此体改编或创作的史书很多,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
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这四种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主要体裁,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纪传体 纪传体是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纪”是帝王本纪,列在全书的前面,“传”是其他人物的列传。纪传体创始于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其后有《汉书》《后汉书》《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