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岩堰塞坝水利枢纽工程关键技术》项目是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的支持下,依托国务院《关于鲁甸地震灾害 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中的红石岩堰塞湖后期整治工程,首创了堰塞湖“应急抢险—后续处置—开发利用”一体化关键技术,攻克了7大工程难题...
鲁甸“8.03”地震十年来,曾经的堰塞湖变身为水利枢纽工程,使昭通鲁甸、巧家和曲靖会泽3县区6万多群众受益,这些均得益于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建设。 据悉,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纳入鲁甸6.5级地震灾后...
红石岩堰塞湖形成后,湖水水位持续上涨,堰塞体迎水面最高水位达到1180米,上游会泽、鲁甸两县牛栏江沿岸5000多亩土地及居民房屋被淹没,近4000名群众进行了转移安置。 经鉴定,红石岩堰塞湖属大型堰塞湖,危险级别为极高危险,溃决损失严重性为严重,根据危险性级别和溃决损失严重性确定堰塞湖风险等级为I级(最高级别)。一旦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红石岩堰塞坝水利枢纽工程关键技术成效显著——树立堰塞湖灾害治理典范 “2014年8月3日,云南昭通鲁甸发生6.5级地震,在牛栏江干流形成红石岩堰塞湖,堰塞体高103米,危险级别为‘极高’。面对险情,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的技术团队第一时间参与应急处置,在各方的共同...
地震造成牛栏江发生山体塌方形成堰塞湖,武警水电部队对堰塞湖排险,消除安全隐患。 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任务为:消除地震造成的堰塞湖可能引发的洪水等次生灾害,以及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包括除险防洪工程、移民安置工程、电站重建工程等,枢纽工程主要由高边坡整治、堰塞体整治、右岸溢洪洞、改建泄洪冲沙洞...
2019年12月,红石岩堰塞湖整治工程顺利下闸蓄水,2020年6月首台机组顺利并网发电,除害兴利任务基本实现。 在6年多时间内,红石岩堰塞湖成为“危机中育新机”的样本,在国际学术和工程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全面提升了中国堰塞坝应急处置与国家自然灾害防治技术能力,其中“堰塞坝应急处置与综合整治关键技术”获2019年中国大坝工...
两年前,鲁甸“8·03”地震当天,红石岩山体塌方,堵塞了金沙江支流牛栏江,形成高96米的坝体,经过解放军、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1100多名官兵7天紧张奋战,牛栏江堰塞湖泄流槽于12日17时全面打通,险情基本排除。同年10月3日完成了红石岩堰塞湖后续处置任务,有效缓解了险情,但由于防洪标准不到两年一遇,防洪级别极低,如...
会泽县坚持牛栏江红石岩堰塞湖整治项目工程实施与脱贫攻坚同步,把水库移民作为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建好一座水库,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的工作理念;把移民搬迁安置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衔接,与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用政策组合拳打赢库区移民精准脱贫攻坚战,确...
原标题:奋战红石岩堰塞湖 6日上午,记者赶到云南省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站在山顶望去,红石岩水库下游约600米处山体滑坡形成的堰塞体将牛栏江干流截断,在水坝和堰塞体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湖面上不断有冲锋舟穿梭,还可以看到牲畜尸体和树枝浮起。据现场抢险人员介绍,堰塞湖不仅危及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和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