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幻的开头和结尾,营造出小说虚构的成分,躲避文字狱的迫害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开篇以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为线索而展开故事,这块石头在两位道人的带领下,化为一块通灵宝玉到人间去体会红尘事,于是变成了宝玉随身所戴的一块玉。曹雪芹之所以用一个虚拟的开头来交代故事背景,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
其实,不只是梦,红楼梦里的很多真像和幻境,不细读,很难分辨出来,就是贾雨村这样有才学的读书人,也分辨不出。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因被同僚所参,革职后的他,安顿好家人后,便拖朋友到林如海家做起了西宾,也就是家庭老师。 这对进士出身的贾雨村来说,做一对一的家教,而且学生又是个病秧子,不能日日...
四、幻境与现实,命运交织的悲喜剧 宝玉从梦中醒来后,虽然幻境中的一切已成过眼云烟,但他对身边女子的命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一回揭示了宝玉内心的成长与变化,展现了《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幻境与现实之间,宝玉与身边女子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出了一部爱恨交织、悲欢离合的人生大戏...
《红楼梦》通部书其实就是描述宝玉及诸芳,从太虚幻境中来,又在以“玉兄与十二钗之太虚幻境”(第十六回脂批)的大观园为中心舞台的红尘幻境中,历尽风月波澜,最终抵达太虚幻境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作者寻找自己人生之路和心灵归宿的艰辛之旅。因此,太虚幻境是贯穿于通部书的重要文学隐喻意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天...
甄宝玉其实是神瑛侍者,所以出自太虚幻境之中,心有佛性,一点方透,而贾宝玉才是补天石,是那一僧一道带来要入红尘,在富贵场中享受几年的灵石。那么有人就要问了,那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又是什么。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大胆推测一下,凡是修炼成人的精石鬼怪皆有一个本体,一个形体,通灵宝玉便是补天石的幻象,而...
《红楼梦》“太虚幻境”是人生最高旨意,读懂它,也就读懂了人生 《红楼梦》这部小说结构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把故事结局放到前面来写。在小说的第五回,贾宝玉做了一个梦,梦到一个叫做太虚幻境的地方,他的这个侄媳妇秦可卿就是引领贾宝玉从现实进入梦境的关键。在现实当中这个女性是秦可卿,她是宝玉的侄媳妇,在梦...
红楼梦:太虚幻境,“四字可思”警幻在通部书中戏分并不多,只在第五回惊鸿一现,但第一回刚一出现警幻的名字,脂砚斋马上就指出:“又出一警幻,皆大关键处”;在第五回的批语中,更是将她与第一正人贾宝玉并列为“通部大纲”。警幻司掌太虚幻境,而贾宝玉和十二钗栖止之所——大观园,作为通部书的重...
《红楼梦》中,太虚幻境的石牌坊在贾府出现过三次。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了一个高大的石牌坊。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宫门内,中间是大殿,两边是配殿。配殿中有一座宫殿是薄命司。这里记录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宝玉曾经进入过薄命司,看到过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判词。...
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其实就做了一场梦,但在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红楼梦里,其实现实和梦境是相反的,也就是说,梦境是现实,而现实时梦境。细读会发现,贾宝玉在梦里的时间虽短,但他的情绪先后有好几重变化。他刚入梦时,“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稀逢,飞尘不到。”看到这样的一处所在,宝玉是...
一,红楼梦恐怖情节第四级: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贾宝玉心满意足睡到秦可卿房中,不过一闭眼功夫就被惊吓而醒,大叫:可卿救我。秦可卿刚在外面嘱咐丫头看着小猫小狗打架,还没离开贾宝玉已经惊醒了。他在梦中经历了什么? 忽见警幻后面追来,告道:快休前进,作速回头要紧宝玉忙止步问道:此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