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士平为红军第五军团指挥员兼工作部部长,系早期党员,曾创立闽浙赣根据地并缔造红军第十军,威望崇高。然在错误路线主导时,他亦受排挤。草地分兵之际,邵士平同样站边了张国焘,支持其提出的南下方针。【四、四位红军将领的结局】四位红军高级将领草地分兵时随张国焘南下,经党中央坚决领导和劝导,他们迅速认识到错...
红军长征路上,“草地分兵”这事儿相当复杂,是个重要的历史节点。1935年6月份,中央红军跟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的达维镇碰头了。碰头之后,中央就做了个决定,让这两支队伍合在一块儿,然后分成左右两路,打算穿过草地去北边抗日。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在陕甘宁那块地方建个根据地。中央红军的第一、三军团...
路途中得经过红军大学的地儿,那儿的学员好多都是从四方面军来的,所以中央机关得格外小心点。队伍刚到红军大学那块地儿,毛泽东他们就在个小土坡上歇脚,等着后面的人赶上来。这时候,红军大学的教育长李特,就是张国焘那边的红人,拿着枪,气呼呼地冲了过来。那时候,毛泽东旁边就彭德怀和一些红三军的小伙子。李特...
红军两大主力部队因此分别行动。【有人“站错队”】事发突然,留于左路军的中央红军将士处境窘迫,朱德、刘伯承、董振堂等人备受重压。草地分兵后,徐向前与陈昌浩按张国焘指令重返草地计划南下,但在他们到达预定会合地前,张国焘已先行召开了阿坝会议。会上,朱老总应要求发言,他从容坐着说:“朱毛相连,我朱德怎会...
第一个就是李卓然,他曾担任中央红军红五军团政委,但是在1935年被张国焘利用,不断晋升他的职位,最终让其成为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也正是因为这些重用,促使李卓然被张国焘利用,从而在立场方面出现了问题。要知道李卓然曾经可是多次在毛主席遇到困难时毫不避讳地力挺毛主席的,可是在草地分兵之际,他却犯了糊涂,...
草地分兵",顾名思义,发生在一片草地上,而这片草地,也见证了当时红军内部的一次重大分歧,最终导致了红军的一次"分兵",而这也直接关系到当时中央红军的前途和命运。而在这次"草地分兵"事件中,有四位红军将领,他们分别是罗炳辉、何长工、李卓然和邵式平,正是因为他们的不同选择,最终导致了各自不同的"命运"...
在此种情形之下,中央机关只得率领红1军、红3军率先撤离,进而防止有可能发生的红军内部相互冲突的状况。如此一来的状况下,左路军中的红5军以及红32军(即原来红一方面军的红五军团、红九军团)所处的境地便极为不利了,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那么在这般情形之中,这两个军团的军政正副首长又分别会有着...
1.避免了红军内部的分裂 如果毛主席选择妥协,跟随张国焘南下,红军内部势必爆发更大的冲突,甚至可能导致红军的分裂。而草地分兵成功化解了这一危机,确保了党中央的独立性和红军的团结。2.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北上的红军最终到达陕甘宁地区,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这一根据地不仅成为红军的生存之地,更成为抗日战争...
1935年9月9日,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向叶剑英密电:张国焘发密电要求武力解决。叶剑英在得知消息之后,马上报告毛泽东,毛泽东见形势危急,当时局面非常不利于,于是率领中央红军北上。而张国焘带领红四方面军第二次过雪山草地南下。这就是著名的“草地分兵”事件。毛泽东和张国焘 “草地分兵”后,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
分兵决策的重要性: 草地分兵的决策对红军长征的结果产生了深远影响。左右两路军的行动路径、粮食储备等因素都在这一决策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次分兵决策改变了长征的走向,最终为红军脱离险境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一决策也涉及到个人意志和领导层之间的协作,揭示了当时红军内部的政治和军事动态。草地分兵事件在中国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