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征之前,红军经历了数次重大的军事失败,尤其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惨痛教训,使得红军急需一个安全的根据地来巩固力量。延安早在1935年就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根据地,党和军队在这里建立了相对成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体系。选择延安作为长征的终点,可以使红军迅速整合资源,进行有效的战斗准备。延安不仅是...
就在中央红军落脚未稳之时,危机正悄然逼近…… 中央红军达到吴起镇的同一天,东北军的三个骑兵团尾随而来,距离中央红军前哨部队仅有十几公里。 原来,在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前,蒋介石急电宁夏马鸿宾部,“红军长途行军,疲惫不堪,企图进入陕北会合刘志丹,兹令你部骑兵前往...
作为红军的主帅,毛泽东在陕北根据地上展现出了极其高超的军事战略指挥才能。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打击,他运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游击战术,使红军尽可能减少损失,将主力保存完整。同时,毛主席还在陕北推广和发展了"军民团结、群众路线"的革命理念,使红军真正扎根人民。在缺乏大量现代武器装备...
中央红军1935年10月抵达陕北吴起镇后,并不是直接进驻了延安城区。从1935年10月到1937年1月,期间一共16个月,红军还走了很多的路,进驻过多个地方,打了几个大仗,处理了几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这16个月内,中央红军实现了和陕北红军以及红二十五军的会师,解救了刘志丹等西北红军创始人,通过到山西的东征和到甘肃宁夏...
红军上下都笼罩在一种悲观的情绪当中,从普通战士到各级干部,都对眼前的艰难处境一筹莫展,几万人窝在延安这块贫瘠之地,周围是几十万装备精良的敌人,头顶不时飞过如苍蝇般嗡嗡作响的敌机。存粮一天比一天少,地里的新苗却刚刚抽穗,如此窘境之下,等待红军的或许不是战死,而是困死、饿死。正是在如此生死攸关的...
而中国共产党与红军长征时选择延安,也正是基于对陕北易守难攻地理特点的深刻认识。虽然陕北的自然环境生存条件艰苦,但它却为红军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的庇护所,使得红军能够在此广泛展开游击战,逐步壮大自身力量。抗日前线,民族救亡在全民族抗战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始终高举抗日大旗。随着1937年全民族...
千折百回,最终的落脚点在数次实践中终于被确定下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陕甘根据地迅速发展为陕甘宁根据地,延安开始承担起中国革命圣地的历史责任。 从红军长征过程中选择落脚点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运动战精髓,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做出改变,不做教条主义。而且这一场选择的过程中充满艰辛,但是却始终没有...
凌晨二时左右,白志文率领关中红一团未鸣一枪,顺利占领了延安。 天亮后,黄春圃率领陕北红一团进城,即日起,延安正式由共产党和红军接管。随后,白志文以延安城防司令部名义进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肃清残匪、维持城内秩序等一系列工作,为党中央进驻延安扫清了障碍。 三天后,他又接到毛主席从保安发来的电报,便匆匆...
提起延安时期,或许很多人印象里会认为在黄土高原上的生活必然十分艰苦,不过这个说法并不全面。事实上,从伙食条件来看,延安时期我党虽然艰苦,但伙食供给十分周到,每月有米有肉,甚至还有牛奶。延安初期的艰苦 在长征胜利结束后,虽然中国共产党与红军在战略上已经转危为安,但要想在这片土地上扎下根,我党面临的...
”有的人走之前还曾表示:这里的红军“变了”,延安的红军不会变,要到延安去参加真正的红军。杨成武这才放心下来,原来这些人还是对改编想不通,当时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也没时间再去找他们。杨成武只能通知各部,掌握好部队,第二天按时出发。几天后,当部队开到蒲城县境内时,营长跑过来报告,之前跑掉的人又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