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月19日,红二、红六军团在石阡县城天主教堂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在石阡、镇远建立新苏区的计划,继续西进,转移到乌江以西、长江以南的川、滇、黔广大地区活动,以争取在贵州西部创立新的根据地。红军巧渡鸭池河 1月20日,红二、红六军团从石阡出发,向西转移。途中,接中革军委指示:“应以佯攻贵阳之势,...
其总司令刘建绪坐镇安顺,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对红二军团、红六军团发起新一轮“围剿”——在盘县北面距盘县仅两天行军路程之处,敌樊嵩甫纵队正从水城向盘县推进,准备与先期到达土城的敌敦汝栋纵队会合;盘县东面,敌郝梦龄纵队封堵了六枝茅草坪渡口,并与进驻郎岱...
1936年2月,蒋介石调集国民党中央军、滇军、川军5个纵队81个团向黔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意图将红二、红六军团一举歼灭。面对敌人的重兵合围,红军决定暂避敌锋,于2月27日退出毕节,实行战略转移,进入乌蒙山区与敌人展开周旋。乌蒙山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给养困难。红军刚一进入乌蒙山,探明红军动向的...
1935年11月,在湘鄂川黔苏区坚持战斗的红二、红六军团,迫于国民党军“围剿”的日益加剧,不得不退出苏区,开始长征。两军团各辖3个师,共1.7万人。长征初期,红二、六军团转战于湘黔地区,寻机建立新的根据地,但因敌情严重未能实现。1936年3月底,二、六军团经云南宣威进入贵州盘县,接连收到以红军总司令朱德、...
红二、红六军团是最晚开始长征的,彼时,中央红军已经与红四方面军合而又分。二、六军团的长征路程近2万里,仅次于中央红军。1934年 8月,红 6军团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命,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离开湘赣苏区西征,同年 10月 24日,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3军会师。而后,红...
军史上的一个重要日子:1935年11月19日,红红六军团的主力部队离开了湘鄂川黔苏区,踏上了长征的征程。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预示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军史上的今日:1935年11月19日,红红六军团主力部队离开湘鄂川黔苏区,开启了他们的长征之旅。这场战略转移,不仅是对...
原红六军团政委王震为木黄会师纪念碑题写碑名。建成后的纪念碑巍然屹立在将军山上一排排柏树中央,仿佛在向人们静静讲述那段革命的岁月,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革命胜利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位于木黄镇水府宫的木黄会师纪念馆几经改...
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先后经历了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部队不仅没有减员,而且发展壮大到2万余人,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决定性胜利。不仅牵制了数十万敌军,有力地支援策应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和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边区的斗争,同时在不断孕育、发展、壮大自身力量,为1936年7月奉命组建红军三大主力方面军之一的第...
1935年11月19日傍晚,中国工农红军红二、红六军团主力1万7千多人离开湘鄂川黔苏区,从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和轿子垭地区出发,开始长征。长征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是总指挥贺龙刚刚出生18天的女儿贺捷生。贺捷生和母亲蹇先任 贺捷生:1935年,11月份,19号出发那天,全体都从刘家坪,刘家坪也包括洪家关,把我放在一个小黑...
红二方面军下辖的红二军团是由湘鄂西地区的红4军和红6军发展而来的,军团长就是贺老总,军团政委邓中夏。红六军团是由湘赣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发展而来的,军团长萧克,军团政委王震。红二与红六军团是红二方面军的主力部队,在合并成红二方面军之后,总指挥是贺老总,副总指挥萧克,政委任弼时,他们三人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