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作为吸光光度分析法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引入经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发展了一些新的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导数分光光度法、正交函数法、线性规划法、卡尔滤波法和因子分析法等,使得该法可用于试样溶液混浊或存在较大背景吸收试样的分析和多组分混合物的分析,显著地提高了分析的精度和数据处理的速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又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um),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通常200-800 nm)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物质中的分子或基团,吸收了入射的紫外-可见光能量,电子间能级跃迁产生具有特征性的紫外-可见光谱,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 一、定义 用具有连续光谱的光源照射样品,其原子或分子选择某些具有适宜能量的光子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在相应的位置出现吸收线或吸收带,所形成的光谱成为吸收光谱。 依次测定样品的吸光度随波长(或相应单位)的变化,所记录的吸光度-波长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又称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是以紫外线-可见光区域电磁波连续光谱作为光源照射样品,研究物质分子对光吸收的相对强度的方法。通过分子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的分析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并可依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定量分析。简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吸收光谱法又称紫外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吸收程度不同而对物质组成进行分析的方法。此法所用仪器为紫外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光源发出的紫外光经光栅或棱镜分光后,分别通过样品溶液及参比溶液,再投射到光电倍增管上,经光电转换并放大后,由绘制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对物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名词解释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是一种测试物质吸收、透射和反射光的方法,它包括紫外光(200-400纳米波长)和可见光(400-800纳米波长)范围。这项技术用于定量分析物质的浓度,因为物质特定波长的吸收特性可以与其浓度成正比。吸收光谱由吸光度(A)表示,其中A与光通过溶液时被吸收的光量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andVisibleSpectrophotometry),是物质在紫外-可见区(190nm~780nm)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属于电子光谱,但在测定时,伴随分子的振动光谱与转动光谱,因此光谱图是以吸收带的形式出现,电子光谱的强度较大,故灵敏度较高,一般可达到10-6~10-4g/ml,精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