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毕节市卫健局了解到,近年来,毕节市在医疗卫生领域取得了成效明显,特别是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面,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树立了典范。自2019年起,毕节市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关于医共体建设的政策要求,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截至目前,已成功推动建设医共体21个,覆盖全市8个建...
力争每年支持分院规范开展1至2 个技术项目,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 依托该县2个医共体总院,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成立涵盖医疗、护理、院感、检验、影像、中医、合理用药7大临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加强对镇村等医疗机构医疗...
自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县卫健局的正确领导及大力支持下,我院始终紧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利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县、镇、村协同发展,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形成便民惠民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实施分...
这一幕,正是三原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果的一个生动写照。自2023年9月该县医共体实现全覆盖以来,已有1879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便捷、高效的医疗救治服务,无需远行进城。三原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这背后离不开“四个转变”的推动。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的转变 在推进紧密型县域...
记者从射洪市卫健局获悉,自2022年纳入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以来,射洪市以人、财、物统一管理为手段,以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目标,组建以射洪市人民医院、射洪市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家医院集团,着力建设金华、沱牌、太乙、青岗、天仙中心卫生院共5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初步成型。
两年来,试点地区立足“强县域、强基层”,在医共体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细化措施,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一、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医共体建设形成共识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国家层面制订印发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指导方案、评判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等,明确了13项重点任务、11条评判标准、26条...
大关县自2022年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县人民医院作为医共体总医院,积极推动上下医疗机构间转诊绿色通道的畅通。该院建立了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机制,确保了患者能够有序、高效地接受医疗服务。经过评估,紧密型医共体在4个维度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8项指标达到A级,3项指标...
近年来,保山市围绕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新格局,抓住两个关键健全工作机制、抓实三项核心改革深化医共体建设、抓紧五重发力筑牢基层网底,医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 保山各县(市、区)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的紧密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改革公立...
11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总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成效,推广地方典型经验。周口市作为全域推进的唯一地市级代表参加发布会,介绍全市范围工作进展成效。周口是千万人口大市,守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在任何时候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统计,全市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现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残致...
近年来,井冈山市坚持党建引领,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探索资源整合、信息联合、能力聚合“三网融合”运作路径,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模式,锚定“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市”目标,让群众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