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如何修改玻尔模型以解释新的实验结果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理论问题。作为一位已经45岁“高龄”的大学教授,索末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无需服兵役上前线,因此他利用1914和1915这两年时间推广了玻尔的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相对论性氢原子模型,从而合理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5、6]。索末菲模型的...
固体物理(一)Drude模型的简介和基本假设 在19世纪,即使似乎遇到的大多材料都是非金属,但是对金属的研究仍然占据了固体研究的主导地位,并且延续至今。1897年,J. J. Thomson发现了电子,这对物质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 使君子 NJUPHY|《固体物理学》课后习题3.9|Gruneisen常量(格林艾森常数) NJU拾忆发表于南...
玻尔-索末菲模型是基于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性质提出的,它认为原子大小有限,电子绕原子核做周期性运动,每个环节代表一个能级。它说明原子有稳定的电子能级,电子在这些能级之间跃迁时,会放出或吸收能量,这种跃迁过程被称为光谱现象。这个模型概述了原子的最基本结构、相互作用以及放射和吸收光子中的角色。 玻尔-索末菲模...
1913年,玻尔(N.Bohr)的原子模型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系以后,索末菲在以后三四年间,对玻尔原子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扩充,他引入椭圆轨道、轨道的空间量子化等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和重元素X射线谱的精细结构以及正常塞曼效应;这些成果在早期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9年,索末菲出版...
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在1915年对玻尔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相对论性氢原子模型。他引入了电子沿椭圆轨道运动的概念,将狭义相对论应用于高速运动的电子,解决了斯塔克效应,并通过引入精细结构常数α,合理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索末菲的模型进一步完善了量子化的原子理论,使得理论与实验观测...
包括莱纳斯·鲍林、伊西多·拉比和马克斯·冯劳厄。玻尔和索末菲的恩怨情仇体现了科学探索中的复杂关系。他们的合作与竞争促进了原子模型的完善,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他们之间存在争议,但他们的贡献共同推动了物理学的进步,使我们对原子和宇宙的理解达到了新的高度。
索末菲于1916年对已有原子模型做了修正,提出电子轨道呈椭圆,原子核位于( ),电子运动轨道应在三维空间;并提出了空间量子化的概念。正确答案:第一空:椭圆焦点;椭圆的
埃克特扩展玻 尔模型 索末菲早期原子理论 ,1913-1916 41 要的创新,而是从当时索末菲的通信 [E ckert & M/ irker 2000] ——用于这类历史 重构的主要史料——和其传记 [ Eckert 2013a】 的角度出发, 来刻画索末菲的成就。 本文关注的是 ,从玻尔模型发表 ( 1913 年 7 月) 到索末菲向巴伐利亚科学 ...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波尔的原子和索末菲原子模型有何异同?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答:(1)定态、能级、量子化 (2)圆轨道、椭圆轨道 反馈 收藏
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是现代物理学最成功的理论之一,它成功地解释了已知的基本粒子和他们的相互作用,深刻的改变了我们对物质和宇宙的理解。 《赛先生》专栏“标准模型小史”,资深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邢志忠从科普作者的角度带领读者回顾标准模型的发展历程,深入探讨其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