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康疗33:解读《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是从整体看局部细节,还是从局部细节看整体,这是人们观察周围事物完全相反的思维模式。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因为各人观察角度不同产生的视觉差异。虽然都是“眼见为实”,却往往会形成价值观多元化的分歧和争议。整体为大,局部为小。大小轻重前后上下的比较...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热病只在五脏色部所在出现赤色,并未见到其他症状的,为病尚轻浅,若予以及时治疗,则至其当旺之,病即可愈;若治疗不当,应泻反补,应补反泻,就会延长病程,虚通过三次当旺之日,始能病愈;若一再误治...
黄帝内经·素问之评热病论篇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 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
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此复引热论,以释明汗生于谷,谷生于精,不能食而精无俾者之义。灵枢热论篇曰。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夫汗者,精气也。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是邪气...
51 素问﹒ 评热病论(三)是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王洪图 -北京中医药大学80讲的第51集视频,该合集共计81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今天,我们来介绍评热病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十三篇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
2025年:平年,第12天,离今年结束还有353天。 Angel与您分享的第1362天,祝您我他平安健康快乐每一天! 01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黄帝内经·素问》卷九“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的笔记(后文还有思维导图版笔记): 02今日一新 很多人说,经典常读常新。我相信,书籍中的经典段落和句子也有类似的效果...
汗出辄复热、狂言、不能食。根据查询考试网得知,《素问评热病论》中描述阴阳交的症状包括汗出辄复热、狂言、不能食。原文中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这说明阴阳交是一种会导致死亡的疾病。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
病因:因劳受风,化热壅肺。 病位:肺。 病机:太阳受风,卫阳郁遏,肺气清肃,痰热壅积。 症状:强上冥视,恶风振寒,唾出若涕,甚则咳出青黄痰块。 治疗:救俯仰-宣肺利气,排除痰液,通畅气逆。巨阳引-祛除表邪,通利经气。 预后:1.体质: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2.能否及时排痰:痰出邪去则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