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不仅包含治国安邦大谋略,更有修身处世、为人之道的小智慧,论点精辟,广博深刻,每一句箴言都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不言而喻,是中国古代的智谋经典。 据说:张良得黄石公传授此书后,辅佐刘邦建立大汉王朝,成就不世之功。 逐句逐段注解在原文之后 01 原始章第一 夫道...
嘻嘻,宝子呀,给你找到资源了哦! 快点击[黄石公素书.pdf]打开它吧,保证是想要的。 你是不是还喜欢什么相关的东西,快和我说说~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受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
《素书》的作者黄石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与鬼谷子齐名。他出生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古邳镇),因被父母弃于黄山而得名黄公。黄石公隐居黄山,著书立说,留下了无字天书《太公兵法》、《黄石公略》和《雕刻天书》。其中,《雕刻天书》传给了曲阳的宋天昊、杨艺源二位弟子,使曲阳人学会了雕刻,后来曲阳县成为...
黄石公—素书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盛衰之道,通成败之...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
《素书》以道家思想为宗旨,集儒、法、兵的思想发挥道的作用及功能,同时以道、德、仁、义、礼为立身治国的根本、揆度宇宙万物自然运化的理数,以此认识事物,对应事物、处理事物的智能之作。 有一个典故大概大家都知道,黄石公故意把鞋子弄到桥下,张良毕恭毕敬的为老人拾鞋穿鞋,后来老人又几次考验张良,张良终于通过...
《黄石公素书》讲义 《黄石公素书》讲义(六)楼观台监院任法融 安礼章第六 此章分为两段。第一段:以排比的方法,对仗的文体,述发了明辨盛衰、通晓成败、审察治乱、追本溯源、撰度未来的“韬略”。第二段:总括了全书的中心思想和目的。怨在不舍小过。此句与上章说的“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虽然语言有...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
黄石公《素书》 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於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於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