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颁布的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归纳为血液中抗核抗体ANA的滴度大于等于80,以及实验室检查评分大于或...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2019年分类诊断标准 入围标准: 抗核抗体(简称ANA)滴度曾大于或等于1:80,并且必须采用HEp-2的细胞方法检测。 附加标准: 【临床分类标准及权重分】 (1) 全身状态 发热>38.3℃,2分 (2)血液学 白细胞减少症<4,000/mm3,3分 血小板减少症<100,000/mm3,4分 溶血性贫血,4分 (3) 神经精神症状...
2019年最新发布的诊断标准入围条件要抗核抗体滴度大于等于1:80,再参照其它附加标准,至少有以下一项临床症状以及评分总分大于或等于10。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血液系统受累(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神经精神症状、皮肤粘膜病变(如口腔溃疡,皮肤狼疮,盘状狼疮)、浆膜炎(包括胸膜炎、心包炎)、关节受累、肾脏受累(如...
论著的题目是:2019 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译文是:2019年欧洲风湿病联盟与美国风湿病学会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类诊断标准。这篇论著从形式上最为与众不同的是,在作者与论文摘要之间竟还加了几句话,并且还在周围加入...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标准是 1982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标准及 1997 年的修订版。2019 年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ACR 近期对目前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验证,共同推出了新的诊断分类标准,进一步提高 SLE 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
相较于1997年ACR标准和201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协助组(SLICC)分类标准,新标准运用了更加严谨的方法学,实现了基于专家意见和数据驱动方法的有机统一。新标准将抗核抗体(ANA)阳性作为"入围"标准,将各系统/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多项免疫学指标异常作为附加标准,并根据其与SLE的相关性设置不同权重进行评分,充分体现...
相较于1997年ACR标准和2012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国际临床协助组(SLICC)分类标准,新标准运用了更加严谨的方法学,实现了基于专家意见和数据驱动方法的有机统一.新标准将抗核抗体(ANA)阳性作为"入围"标准,将各系统/脏器受累的临床表现及多项免疫学指标异常作为附加标准,并根据其与SLE的相关性设置不同权重进行评分,充分体现...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标准是 1982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标准及 1997 年的修订版。2019 年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ACR 近期对目前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验证,共同推出了新的诊断分类标准,进一步提高 SLE 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以多系统受累和血清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临床表现复杂且异质性大,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准确诊断、正确治疗,是对专科医师的巨大挑战。使用能够反映疾病本质的分类标准能极大地帮助专科医师准确诊断SLE。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分类标准是世界范围内最广泛应用...
目前全球广泛使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标准是 1982 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标准及 1997 年的修订版。2019 年 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ACR 近期对目前的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验证,共同推出了新的诊断分类标准,进一步提高 SLE 的诊断准确性和特异性。 现将最新的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进入标准 ANA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