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TL也是一种1型DM模型的动物,通常于8~20周龄时发生DM,雄性大鼠发病率约为21%,雌性大鼠发病率约为15%,如果在5~7周龄时使用环磷酰胺处理大鼠则其在16周龄时,DM发病率增加一倍。LETL大鼠无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在明显DM症状发生前4~5天,胰岛可见有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 (二)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1、嗜沙肥...
(1)GK大鼠是非胰岛素依赖型、非肥胖自发性、II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用于糖尿病发病机制及胰岛素抵抗方面相关研究。 (2)在糖尿病症发作后,快速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减弱等,其晚期并发症:视网膜病、微血管病、神经病、肾病。和其它啮齿类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相反, GK 大鼠是非肥胖的。 五、饲养注意事项 1.温度控制在...
通常,糖尿病大鼠的撤回阈值会降低。 热痛觉过敏测试(Thermal Hyperalgesia): 使用热板测试或哈格里夫斯测试(Hargreaves test,测试已用于涉及神经损伤和再生后的疼痛敏化或热痛反应恢复的实验):这是指对热刺激的反应增强,表现为对通常可忍受的温度感到疼痛。将大鼠放在加热的表面上(如55℃的热板),记录大鼠抬起足的时间,...
应用:疾病模型 模型评价 1. 大体观察:正常组大鼠体型适中,精神状态良好,动作自如,反应灵敏,毛发平伏有光泽。而糖尿病大鼠体重变轻,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毛竖无光泽,动作迟缓,弓背捲体,尿量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较正常组体重显著减轻,心脏系数、肝脏系数较正常组有显著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
(一)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1、BB大鼠 BB鼠是常用的1型DM模型动物,是由加拿大渥太华Biobreeding实验室培育而成。大约50%~80%BB鼠可发生DM,雄性与雌性大鼠发病率相当。BB大鼠一般于60~120日龄时发生DM,发病前数天可见糖耐量异常及胰岛炎。发病的大鼠具有1型DM的典型特征:体重减轻、多饮、多尿、糖尿、酮症酸中毒...
常见模型构建方法1.高脂饲料诱导模型通过喂养大鼠或小鼠高脂肪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最终发展为Ⅱ型糖尿病2.单一基因缺陷模型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敲除或过表达与糖代谢相关的特定基因,如胰岛素受体(IR)、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等3.化学诱导模型使用化学物质如链脲佐菌素(STZ)单独或与其他化合物联合使用,...
大鼠2型糖尿病(T2DM)模型鉴定 🔬 体重水平监测 📊 待所有SD大鼠T2DM模型构建结束后,使用电子天平对每只大鼠进行称重,每周一次记录体重数据。 空腹血糖(FBG)测定 🩸 待所有SD大鼠T2DM模型构建结束后,使用血糖仪检测造模1、2、4周后大鼠的FBG,即尾尖采血测空腹血糖水平。
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1.造模材料动物:清洁级近交系雌性Wistar大鼠,体重约180g;药物:链脲佐菌素(STZ)。 2.造模方法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对照组喂以常规饲料,模型组喂以高糖高脂饲料。 小剂量STZ注射诱导糖尿病:高糖高脂饮食一个月后,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25mg/kg STZ(以pH4.2的0.1moL/L枸橼酸缓冲液配成0.25...
大鼠I型糖尿病模型构建细节解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动物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目前,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主要包括化学药物诱导、自发性糖尿病模型和转基因糖尿病模型。化学药物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通过特定化学物质损伤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引发高血糖状态。常...
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模型制备法。实验动物:选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重在200±20g之间,并确保具备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在实验前,需对大鼠进行空腹血糖检测,仅选取空腹血糖(FPG)低于7.0mmol/L的健康大鼠参与实验。实验试剂:包括链脲佐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