誊录,即试卷抄写,为宋朝遏制舞弊之策。考生原始试卷为真卷,誊抄后送至封弥官存档;誊抄试卷则称草卷,供考官审阅。该制度有助于防范舞弊,确保公正。糊名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实现客观公正的评卷,促进人才的公正选拔。然而,仅凭考试成绩评价,忽视了考生平时的真实水平与品行,使得录取者未必是众望所归...
糊名法创立于唐朝武则天即位初年,科举考试中,为公平起见,把名字给盖起来改卷,称为糊名法。誊录就是抄写试卷,是宋朝用于杜绝舞弊的方法之一。举子的亲笔试卷称真卷,誉录后送归封弥官存档;誉录的卷子称草卷,送给考官评阅。糊名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客观评卷、公正选拔人才。但因为不再考虑考生平时的真...
宋代糊名法和誊录法的若干问题 2011-04-1917:36:17穆朝庆【摘要】正一糊名法和誊录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科举制自从隋朝问世,迄至清末西方文化大量输入后而归之于灭亡,在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两宋期间,通过对科举制的一系列改革,使其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如:“别试”、...
(1)具体举措:根据材料一宋朝废除“公荐”的合法性,防止学子、考官之间的朋党关系,可得出废除公荐制度,防止官员结成朋党;根据材料一“开创了‘糊名’‘誊录’的方法。糊名,就是将考生的姓名盖上,阅卷官员无从得到考生信息,进而使得阅卷更加地公平;誊录,就是将考
至今为止,对宋代糊名法和誊录法作过一些研究的文章主要有两篇:一为日本学者荒木敏一在六十年代中写的《宋代の糊名法に就ひて》(注:载于日文杂志《京都学艺大学纪要》昭和39年10月号。);二为杭州大学徐规与何忠礼同志合写的《北宋的科举改革与弥封制》(注:见《杭州大学学报》1981年第一期。)。两文中对宋代糊名...
[答案][小题1]具体举措:废除公荐制度,防止官员结成朋党;实行“糊名”“眷录”等方法,确保阅卷公平;创立“特奏名”,笼络寒门士子;殿试制度化;废除殿试黜落制度;增加录取名额。评价:①利:扩大了统治基础,打击了士族门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促进了教育
一 糊名法和誊录法的历史作用及其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科举制自从隋朝问世,迄至清末西方文化大量输入后而归之于灭亡,在我国封建时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两宋期间,通过对科举制的一系列改革,使其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如:"别试","排座","糊名","誊录","二次评卷"等法的创设,在一定程度和范...
宋代糊名法和誊录法的..景德四年(1007)闰五月二十九日,真宗召见王旦、冯拯等,询议有关省试取舍比例及贡院人选资格问题,以示对科举选材的关注。商谈中,真宗认为晁迥、周起、王曾、陈彭年等人能够奉公守法,可委以重任。冯拯提议封
便根第细石米唐代科举考试,试卷前写有举人的姓名、籍贯等项。宋代的科举考试,实行试卷糊名弥封和誊录法,应举者考试成绩的优劣“一决于文字”。这反映了宋代( )便根第细石米便
材料一 下图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宋代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方法。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