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通过分析大熊猫粪便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
在野外,先确定哪些粪便来自大熊猫,再通过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指均匀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由2~6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片段构成,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从而确定来自哪只大熊猫个体。通过该方法现已查明,在2003~2004年间,某一区域的大熊猫为66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近年来,某自然保护区通过红外触发相机、无人机拍摄等方式,捕捉大熊猫和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像资料;采集动物粪便并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不同个体间高度变异的核苷酸简单重复序列),为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供科学支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B. 扩大选取粪便的面积、延长调查时间,便可确定该地区大熊猫的准确种群数量 C.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属于编码基础代谢功能蛋白质的DNA序列 D. 若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发生突变,可能会造成调查结果出现误差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D 【分析】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
在野外,先确定哪些粪便来自大熊猫,再通过分析其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指均匀分布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简单重复序列,由2~6个核苷酸的串联重复片段构成,重复次数在个体间呈高度特异性)从而确定来自哪只大熊猫个体。通过该方法现已查明,在2003~2004年间,某一区域的大熊猫为66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解析:因该方法不涉及捕捉个体,只是观察粪便,所以对大熊猫不良影响小、操作简便,A项正确;通过扩大选取粪便的面积、延长调查时间,可使调查的数据更接近真实值,但该方法仍属于估算法,B项错误;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很短,不能编码蛋白质,C项错误;因为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具有高度特异性,所以发生突变会造成调查结果出现误差,D...
22.某林场工作人员在野外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影像,该工作人员猜测其为被放归的大熊猫。通过分析大熊猫粪便中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该猜测得到了证实。野化放归是复壮和重建大熊猫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对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须彻底去除粪便中微生物的DNA后再检测,以免干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