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如今,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超过6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学、9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5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4年位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名。广东省科技厅党...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科技创新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必须时刻瞄准科技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机遇,紧紧掌握科技创新这一主导权,牢牢扭住产业变革这个“牛鼻子”,将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高地。新发展理念的广东实践 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这是党的十八大...
通过这些大科学装置和实验平台,粤港澳三地的科学家在“家门口”就能开展研究。更为重要的是,依托不断提升的创新能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广州、深圳等珠三角九市。“两种制度”下的粤港澳三地,如何将“制度之异”...
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广东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3年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全省研发投入强度达3.42%,研发人员数...
本期报道聚焦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从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医药产业集群等方面对国雄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尚坤进行了采访。国雄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尚坤明确指出,国雄资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并深信该区域在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力提升方面拥有无限的潜能。公司专门成立了针对新经济的服务团队,通过跨部门、跨...
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制造基底+创新基因+数字基础”为核心能力的科创生态,是全球其他三大湾区无法比拟的关键优势。正重点聚焦6G、基因与干细胞等前沿科技领域,进行产业培育与技术突破。粤港澳大湾区正探索“湾区研发-全球转化”的产业范式。以“科技母工厂”推动科创辐射走远走稳,实现湾区科创引领、产业带动...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恰逢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广州开发区成立40周年,同时中国歌剧舞剧院也迎来了创建86周年、命名60周年。值此之际,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联合推出现实题材歌剧《湾顶月明》,旨在展现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勃勃生机,讴歌新时代奋斗者的拼搏精神。
纲要的发布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融通,引发了一场粤港澳三地的“合聚变”。5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步稳蹄疾,构建了“两点两廊”科技创新空间布局,科技创新生态更加开放,粤港澳科研人员交流合作频繁,“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连续4年位列第二。
专家们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要抓住全球科技创新潮流带来的机遇,重中之重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则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 积极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会长王振民表示,湾区首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