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是由植株呼肠孤病毒属的玉米粗缩病毒(Maiz rough dwarf virus,简称:MRDV)引起的。病毒粒体球状,直径约75纳米,双层外壳,无包膜,基因组由10条线性的双链RNA组成。病毒传播媒介灰飞虱的脂肪体、唾腺中、消化道、肌肉、气管卵巢及卵粒是病毒的寄居场所,其中唾腺中病毒粒子大小约为50-63纳米,脂...
从玉米生长周期上来说,玉米粗缩病在玉米的苗期和成株期都可以发生,但玉米最容易发生粗缩病且发病症状严重的生长阶段是 3 - 7 叶期(最早出苗后即可染病),等到玉米长出 9 - 10 片叶后此种病害发生少且发病症状轻,5 叶前感染粗缩病的玉米苗株越往后个...
3、保持适当的土壤排水。良好的排水条件对预防玉米粗缩病非常关键。田地积水会为病毒的传播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我们要确保田地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积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4、间套作物轮作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通过将玉米和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概率。这是因为不同作物之间的生...
一、玉米粗收缩症的危害症状 1、症状:(1)玉米整个生育期感染发病,苗期受害最重,5-6片叶子出现症状,心叶基部和中脉两侧开始产生透明的浸油状褪绿线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子。病苗浓绿,叶片僵硬,宽短厚,心叶无法正常展开,病株生长缓慢,低化叶片背部叶脉产生蜡白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粗糙感的植株叶片...
玉米粗缩病毒病,由玉米粗缩病毒侵染引起,是病毒粒体球状,由灰飞虱传播。症状特征及原因 玉米出苗后即可感染,至5~6叶期显现症状。病株叶片浓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常不及健株高度的一半。幼叶细脉间出现褪绿或透明的虚线状排列的小点并且逐渐增多,叶背面主脉上长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称为脉突。侵染...
菜用玉米粗缩病,属病毒。病毒粒体球形。存在于感病植株叶片的凸起部分细胞中。钝化温度80℃,20℃可存活37天。主要靠灰飞虱传毒,重病株多提早枯死或无收。症状 玉米粗缩病病株严重矮化:仅为健株高的1/2~1/3,叶色深绿,宽短质硬,呈对生状,叶背面侧脉上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包...
助长灰飞虱的生存。⑤药剂防治。使用除草剂,减少灰飞虱生存环境;在玉米出苗到六叶期,使用药剂,10%吡虫啉0.04公斤加20%异丙戊乳油1.50mL,兑水40公斤喷雾,每5~7 天喷药一次,达到杀虫灭菌的效果。对于已经患玉米粗缩病的玉米田,可用50%灭菌成可湿性粉剂0.06公斤,加叶面肥,兑水50公斤喷雾。
什么情况下玉米粗缩病容易发生?第一,玉米粗缩病主要靠田间的灰飞虱进行传播,所以,如果田间灰飞虱发生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玉米粗缩病也就容易发生,随着灰飞虱数量增多,粗缩病的危害相应的也就越严重。相反,如果田间没有灰飞虱,粗缩病的发生会大大降低。第二,当玉米营养不良或者干旱情况下,玉米粗缩病也容易...
面对玉米粗缩病的威胁,单一的防治手段显然不足以应对。只有多方合力,才能有效遏制病害的蔓延。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是防治的基础。科研人员正在努力培育抗病毒的新品种,这将从根本上减少病害的发生。2.科学种植: 合理安排播种期,避免玉米苗期与灰飞虱盛发期重合;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