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层温度也是影响颗粒粒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过高,会使颗粒表面过快干燥,导致颗粒内部湿度不均匀,影响颗粒的强度和溶解度;温度过低,则会使颗粒干燥速度减慢,增加生产周期和成本。因此,在流化床制粒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床层温度,以保证颗粒的质量和粒度。 四...
制粒粒度分布 制粒工艺中颗粒的粒度分布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与性能。以制药行业为例,粒径范围需控制在100-500微米之间,D90数值不得高于工艺标准15%,超出该范围会导致压片成型率下降5%-8%。检测采用激光衍射法时,需确保样品分散完全,悬浮液折射率与颗粒材料匹配度误差不超过±0.02。三次平行测量结果的RSD值应控制在2%以内...
在制药工业中,制粒的目数通常控制在80-200目之间。这一范围的选择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较小的颗粒可以提供更大的表面积,有助于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其次,均匀的粒度分布可以确保药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流动性和混合均匀性;最后,适当的粒度还可以提高压片或填充胶囊时的效率...
另一方面,Higashide等人研究了在淀粉与乳糖1:1的混合物中,使用3%浓度的5-氟尿嘧啶进行流化床制粒的情况。他们选用羟丙基纤维素(HPC)作为粘合剂,并通过重量法测定颗粒中淀粉和乳糖的比例。研究发现在大颗粒中,药物和淀粉的含量高于小颗粒,这归因于5-氟尿嘧啶、淀粉的疏水性和乳糖的亲水性之间的相互作用。2 粘合...
制粒粒度指的是颗粒物料的大小,它是指制粒过程中选取的颗粒物料的大小范围。物料的粒度是制粒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会对制粒品质和使用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制粒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制粒品质不佳,所以我们在进行制粒时需要合理选择颗粒物料的大小。制粒粒度还与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有很大的关系。
综合考虑药品质量和生产工艺的要求,干法制粒的粒度一般控制在100目至300目之间较为合适。这一范围既保证了药品的溶解速度和生物利用度,又兼顾了生产工艺的效率和成本。当然,具体粒度还应根据药物性质、用途及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四、粒度控制建议 为了确保干法制粒过程中粒度的稳定控制,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都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快速调整,适应生产线的灵活配置。而且由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即使在空间有限的环境中也能轻松部署。总的来说,双齿辊破碎机以其精准控制和粒度定制的能力,成为工业生产中一颗不可或缺的“制粒神器”。无论你对颗粒大小有明确要求,还是希望减少粉末损耗,它都能满足你的需求。
操作参数如制粒时间、加料方式等也会对颗粒粒度产生影响。制粒时间的长短决定了物料在搅拌过程中的破碎和细化程度。一般来说,制粒时间越长,颗粒粒度越小。然而,过长的制粒时间可能导致设备磨损加剧和能耗增加。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物料性质和设备条件选择合适的制粒...
在高速搅拌机制粒机的制粒过程中,颗粒粒度的大小是评价制粒效果的核心指标,其受到多个关键要素的共同影响。首先,搅拌速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适当的搅拌速度能够提升物料间的碰撞频率与能量传递,有助于物料的破碎与细化,但过高的速度可能引发颗粒团聚,导致粒度增大。因此,需依据物料特性和设备状况,精心选择搅拌速度。
下面将详细分析导致挤压制粒时粒度太小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原料性质影响 原料的湿度、粘性和可压缩性等性质对挤压制粒的粒度有直接影响。湿度过高会导致原料在挤压过程中易于粘结,从而形成较小的颗粒。此外,粘性较大的原料也容易在挤压过程中产生粘连现象,进而影响粒度的控制。因此,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