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称重法:通过称重测量作物籽粒的重量,从而间接推算出灌浆度。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受到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严格控制测量条件。 2. 水分测量法:利用水分测量仪等设备测量作物籽粒的水分含量,从而推算出灌浆度。这种方法相对准确,但需要专...
〔1〕籽粒灌浆适宜的温度为20-22℃,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高于25℃对灌浆不利。 〔2〕充足的光照条件,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灌浆强度。 〔3〕适宜的土壤水分能养根保叶,促进灌浆,田间持水量以75%左右为宜。 〔4〕适当的N、P矿质养分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形成、运转和贮藏,N素缺乏,光合作用下降,N素...
胚乳灌浆是一个生物合成储存的重要过程,植株将光合同化产物从叶片转移到玉米籽粒中用以合成淀粉和储藏蛋白,分别形成淀粉粒和蛋白体,从而逐渐填充胚乳细胞,这也是谷物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2023年8月发表在Plant Cell上的题为“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ZmNAC128 and ZmNAC130 coordinate with Opaque2 to promote ...
玉米籽粒灌浆是指从授粉后,玉米籽粒开始迅速膨大,逐渐变得饱满,直至成熟的生理过程。这个过程中,籽粒风干质量逐渐增加,水分含量逐渐降低,可量化为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灌浆期是玉米生长发育中的关键时期。 二、玉米籽粒灌浆的生理过程 在玉米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灌浆期属于玉米籽粒质量积累...
籽粒灌浆速率籽粒灌浆速率 籽粒灌浆速率是指每天每千粒小麦干物质的增长量,一般以“克”表示,主要测定的是小麦籽粒干物质的日增长量。 籽粒灌浆速率对籽粒粒重的影响巨大,它受自身遗传因素的控制,并与栽培措施、温度、光照、CO2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在灌浆中期,籽粒粒重的增加速度达到峰值,而前期和后期增加比较缓慢。
小麦籽粒灌浆料的合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光照和温度: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籽粒灌浆料的合成,适宜的温度也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物质转运。 2. 水分和营养元素:适当的水分和充足的营养元素可以保证小麦籽粒灌浆料的合成。 3. 生长期阶段:小麦生长期不同时期对籽粒灌浆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
1.品种间灌浆差异 不同粒重水稻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较快,充实度较高,而另一些品种则相对较慢。这可能与不同品种的遗传背景、基因差异以及生理特性有关。近年来专家们对水稻品种间灌浆差异的研究,有益于筛选和培育具有优良灌浆特性的水稻品种,其意义深远重大。2.粒重与灌浆...
水稻灌浆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此期稻株吸肥能力减弱,可能导致水稻过早衰老,选择晴天下午太阳下山后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能有效补充养分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改善根系活力,防止水稻早衰。﹝3﹞精细管理不粗放、病虫防治要重视 根据土壤条件调整管理措施,合理翻耕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农民应...
玉米籽粒的灌浆是指玉米籽粒内部的水分增加,导致玉米籽粒的重量增加,体积膨胀,使得玉米籽粒在外观、质量、品味、产量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准确地测量玉米籽粒灌浆情况,对于玉米生产至关重要。 二、玉米籽粒灌浆的测量方法 1.利用硬度计测量 利用硬度计可以测量玉米籽粒的硬度,进而推算出玉米籽粒...
灌浆期籽粒发育特点小麦灌浆期是小麦生长发育的最后一个关键期,一般需要经历20天左右,茎叶停止生长,叶面积达到最大,茎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质开始向籽粒内输送。根据籽粒发育特点,将灌浆期又分为乳熟期和面团期。 1.乳熟期 一般需要经历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