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这就是直观感受米式方程推导的一次失败尝试了。 推导过程中想顺带理解为什么算反应速率要把各组分前面的系数作为其浓度的指数。因为是指数运算即相乘,能很自然地想到概率/可以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的频率,这个倒还挺直观的 Q_Q 另外,Michaelis和Menten两位作者用文章后面的很大篇幅,将仅对反应初速率V0的分析...
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Equation)或米 力 (Michaelis-Menten-|||-kinetics)是由Leonor Michaelis和MaudMenten在1913年提出,它是一个在 学中极-|||-为重要的可以描述多种非变异构酶动力学现象的方程,其表示式为11。-|||-V_0=V_(max)(|S|)/(K_M+|S|) -|||-以下米氏方程的推导是由Briggs和Haldane...
哪三种啊?考研简答题是酶促反应动力学里的那个米氏方程又叫米-曼氏方程 答案 【解析】主要是作图时转换米氏方程的3中形式1.双倒数作图法 1/v=km/vmax*s+1/vmax2 v=vmax-km*(v/s)3.s/v=s/vmax相关推荐 1【题目】写出米氏方程的3种形式我就知道有两种,可是题里说有三种形式?哪三种啊?考研简答题是酶...
1、为了简化起见,假设反应中只有一个中间复合体,反应的第一步 是可逆反应,并保持始终;2、反应的第二步 是限速步骤,这里是限速步骤,这里 ,也就是说ES分解生成P的速率不足以破坏E和ES之间的快速平衡;3、为了达到平衡,只用初始底物浓度 的很小一部分,因为一般情况下 (初始酶浓度),因此在反...
米氏方程是用于描述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中间产物学说,酶首先与底物结合形成酶与底物的复合物,该复合物随后分解为产物和游离的酶。这一模型由Michaelis和Menten在1913年左右提出,基于前人的研究,并通过大量实验验证。米氏方程的数学表达式为V=Vmax[S]/(Km+[S])。其中...
米-曼氏方程 米-曼氏方程 1913年,Michaelis和Me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说进行数学推导,得出V与[S]的数学方程式,即米-曼氏方程式。1925年Briggs和Haldane提出稳态理论,对米氏方程做了一项重要的修正。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呈双曲线。当底物浓度较低时,V与[S]呈正比关系(一级反应);随着[S]的增高,V的增...
解析 是米氏方程吧.意义是:1、米氏常数Km是酶促反应速度n为最大酶促反应速度值一半时的底物浓度.2、固定反应中的酶浓度,然后分析几种不同底物浓度下的起始速度,就可获得Km和Vmax值.3、双倒数图为酶抑制研究提供了易于识别的图形.结果一 题目 米式方程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非米式常数) 答案 是米氏方程吧....
百度试题 题目米式方程: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表述了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定量关系 反馈 收藏
米式方程通常是指基于对输入数据进行某些变换或拟合后,用这些变换或拟合生成一个输出,输出数据也通常是以一种表格或图形的形式来表示。在统计学中,米式方程通常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将两个变量进行一些变换,比如对数变换或者平方根变换,来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线性化,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用...
什么是米氏方程?其中的米氏常数有何意义?米数常数如何测定 米氏方程表示一个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与底物浓度关系的速度方程Km的意义及应用(1)、活性中心被底物占据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当V=1/2Vmax时,Km=[S]。(2)、Km是特征常数,一般只与酶的性质、底物种类及反应条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