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籀气,篆,指篆书;籀,指籀文,大篆的另一种称呼。历史上关于篆籀气的雏形说有很多,姜白石《续书谱 . 总论》有:“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卫夫人《笔阵图》有:“结构元备如篆书,飘扬洒落如章草”;而最先提出篆籀气的说法是米芾, 其《宝章待访录》曰:...
所谓“篆籀气”也指大小篆这类书体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它既是篆籀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整体的审美感观。 米芾是较早从书法中感受到“篆籀气”的书法家 ,他眼中的“篆籀气”乃行、草等字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篆籀笔意和审美特征。这位书法奇才对颜鲁公的真书不屑一顾,颇有微词,当他在宣教郎安师文处看到《争坐位帖》(...
篆籀气 (名词解释) 米芾在《书史》中称赞颜真卿《争座位帖》有“篆籀气”。篆籀气是书法用笔中以中锋用笔,而圆笔中锋即源于篆籀。在各体书法中,篆书的中锋最纯,几乎笔笔中锋,后世亦称中锋笔法为“篆法”,以有“篆法”为高古、古雅,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发布...
关于书法流俗的问题,历来有之。前人其实早已为我们指明了道路:向前走,寻求篆籀气和隶书笔意。元人郝经在《叙书》当中就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凡学书须学篆隶,识其笔意,然后为楷,则字画自高古不凡矣”。又比如明代书法家傅山说:“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这只是两段典型的论述,像...
陈洪武 | 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 一、“篆籀气”的提出及内涵 历史上最早从颜真卿行书中感受到“篆籀气”的应该是米芾了。这位书法奇才虽然对鲁公的真书嗤之以鼻,认为不可学,只能入俗品。但当他在宣教郎安师文处看到《争座位帖》时,则不得不由衷地折服了,其《宝章待访录...
帖中结体,在保持颜真卿书法外紧而内部疏松的整体态势的同时,融合了圆浑苍劲与古朴宽博的篆书笔法,使得作品既显厚重沉稳,又不失灵动。米芾,为北宋书坛名家,其不仅在书法创作上有所成就,对书法理论亦有独到见解。米芾首次提出了“篆籀气”这一概念,为后世品鉴颜体书法提供了新的视角。米芾虽然对唐人的书法不喜...
篆籀气是篆书和籀书共有的一种独特气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篆籀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的甲骨文,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篆书和籀书两种独特的书体。篆书有大篆和小篆之分,大篆笔画雄浑有力,结构严谨,多用于铭文和印章;小篆笔画秀丽流畅,结构简化,被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籀书则主要用于...
篆籀气,又称篆韵、篆味,是指书法作品中体现出的篆书笔意、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审美韵味。篆书作为古代汉字的两种主要书体之一,承载了大量古代文化信息,篆籀气也因此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书法史上,篆籀气影响着书法家的创作观念和审美取向,成为书法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篆籀气的特点与应用 1.篆籀气的特点...
“篆籀气”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宋代的米芾提出的。他在《海岳名言》中提到:“(颜真卿)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座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这段话的意思是,颜真卿的作品中没有蚕头燕尾的笔画,但却有一种篆书的笔意和结体章法,这就是所谓的“篆籀气”。那么...
3. 书法中的篆籀气 3.1. 【取法篆籀的要点】学习篆籀需掌握其平稳匀称的结构和中锋圆转的用笔,这是书法大师们代代相传的宝贵经验。明人丰坊在《书诀》中指出,古代书法大家无不精通篆籀,他们的作品因此结构淳古,使转劲逸,这种特点自蔡邕之后一直为书法家们所传承。就结构而言,篆籀的平稳匀称、无华饰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