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例2:“唯印”。印上加“唯”字,构成一种特别的格式,篆刻界叫“唯印”,一般认为:“‘唯’印出现在东汉时期,其中的“唯”字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许是职官名称还是其他,目前尚无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李刚田,马士达《篆刻学》2009年8月第一版,96页)但邓散木认为 多仅表里邑。……里邑长,略同今之...
读《篆刻学》接近技法部分的尾声,是款识部分。款识如书法创作之落款,是篆刻创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学会刻印,还不算是一个完备的印人,还得学会刻边款。老办法,还是原文照读,另加解说:署阴文款字之法,刀杆宜直立,纯用单入切刀,使字之波磔自然显露,万不可加以复刀,刻时握刀不动...
它不仅涵盖了篆刻的具体技法,还深入探讨了篆刻艺术的历史渊源、风格演变以及审美理念,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下是对篆刻学的全面剖析。 一、篆刻学的定义与范畴 篆刻学,作为美术领域的一门独特学问,与金石学紧密相连却又独树一帜。金石学主要研究古代青铜器与碑刻,而篆刻学则聚焦于印章的艺术呈现。篆刻艺术的...
邓散木《篆刻学》全文..说在前面:1,, 鉴于不少吧友喜爱粪翁《篆刻学》,在学习篆刻学的同时更欣赏粪翁精妙的小楷,却苦于不识其中异体字、俗书及其他生难怪癖字,网上又没有找到类似资源,笔者斗胆试行转换;2,粪翁其人,笔者此处不
细读《篆刻学》:章法之“界画”在篆刻章法里,“界画”是较为重要的设计元素,之前曾经讨论过,本文结合邓散木先生《篆刻学》的相关章节,再讨论一下:四字印中间留出“十”字形界画或三字印中留出“卜”字形界画,甚至两字印中留出“一”或“丨”界画,不论朱白,皆当如刀截,不宜参差出入,其上下四周亦然。
引言:“六书”是文字学和篆刻学的重要概念!学文字学,学篆刻,“六书”是绕不过去、必须深究的概念。明代最著名的篆刻家何震曾有一句名言:“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这是何震的经验之谈,在他心里,不学好“六书”,篆刻根本无从谈起。实际上,何震能从一个纯商业化的刻字匠进而转变为...
《篆刻学》初稿脱胎于作者三十年代在上海讲授金石篆刻的‘课徒稿’,几经修改补充,遂成此稿,作者在世时本拟再作校订修改,但因病逝,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愿望。现将原稿影印出版。原稿个别地方有钢笔写的补充,部分章节旁边有钢笔小注,是作者拟作修改而未及完成。‘炼刀法’一节,作者旁注‘应全删’,为保持遗著原稿本...
邓散木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艺术造诣精湛。其书诸体俱佳,自成体貌。尤擅篆刻,耽于钻研,印风古拙雄奇、格高韵厚。 他生平的篆刻经验见诸其遗作《篆刻学》,这部两万余字的书以小楷写就,翔实扼要地叙述了文字的由来、构成和演变,印章的源流及各家流派,以及篆法、章...
细读《篆刻学》:印纽 现代,篆刻意义下的印章,从印章实物来考察,简单分类可以分为两类:1、素章;2、带纽的印章。一般情况下,有纽的印章价格较为昂贵(大致是无纽素章价格的一倍)。本文主要介绍印纽的种类。严格意义来说,“印纽”不属于《篆刻学》范畴,它虽然也参与印章的整体审美,但印纽部分的创作多...
由李刚田、马士达主编的新《篆刻学》这部书相信印友们皆所耳闻,这是已故篆刻家马士达先生生前与李刚田先生合编的唯一一部篆刻理论著作,从筹备到出版耗时十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谓呕心沥血之作。撰稿作者和编委近二十人,均为当代篆刻界领军人物,如马士达,王丹,朱培尔,许雄志,李刚田,崔志强,徐正廉,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