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个管退式火炮的液压驻退复进装置。左边蓝色的头与炮管刚性连接(Lug On Breech Ring),然后通过一个冲击筒(RAM)伸到液压缸体内,这个冲击机构与缸体是可以有一定自由度来进行相对运动的。当火炮后座时,冲击筒向后冲击,由于液压油是不可压缩的,会随冲击筒一起向后运动,无保留地把力传递给空气。空气在压缩...
管退炮结构是身管和U形摇架之间不是固定连接的,而是由弹性的反后坐装置连接两者,射击时炮管可以在摇架上向后后坐,反后坐装置吸收能量,再把炮管弹回原先位置。管退炮射击时炮架不动,炮管在炮架上前后滑动来消耗后坐力。管退炮与架退炮相比,具有射击稳定性好、射击精度高等优点,所以现代大、中口径火炮多采用...
QF 4.7 - inch Mk I - IV naval gun,也就是阿姆斯特朗4.7英寸后装管退炮(速射炮),型号分为 Mk I - IV 。设计研发时间约是1885年(-_-||),入役于1887年。Mk I - III 型整炮重量4592磅(2.08吨),Mk IV 型整炮重量4704磅(2.13吨)。炮管长189英寸(4.8米),后坐力反冲距离12英寸(305毫米),真实口径...
1. 1886年以后,英国战列舰的主炮经历了从架退炮到管退炮的转变。HMS Colossus,巨像级前无畏舰,于1886年服役,配备了12英寸BL MkI型管退炮,能够在120秒内发射三发炮弹,计时从最早发射的炮弹开始。这一变革标志着英国战列舰主炮技术的进步,之后其所有战列舰的主炮均为管退炮。2. 在中国北洋...
水压气体式制退复进机的发明,最早由法国人莫阿于1897年提出,并首先应用在75毫米野炮上。制退复进机分为两部分:制退机与复进机。制退机包括制退管、活塞及液体,与炮身后端相连。在火炮发射时,炮身带动制退管后退,活塞液体因压力自漏口流至另一端,产生抵抗力以缓和炮身后坐。复进机则利用...
架退火炮,炮管直接与炮架衔接,火炮发射后,后坐力传导到炮架上,再由炮架上安装的各种各样的复进机构来完成火炮的后坐力抵消和复进,而架退炮的炮管本身并不进行移动,这种办法就是可以对大口径的火炮进行复进(当时的弹簧对于大压力弹力依旧会衰减,而且更换困难),缺点就是复进速度慢。
革命军与袁世凯在小站训练有素的清军对阵吃了亏,原本也能理解,加上这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装备也确实要精良很多,机关枪就打得革命军士兵抬不起头来,在汉口、汉阳的战役之中,他们从头到尾,最吃机关枪的亏。而清军管退炮的威力也明显超过了革命军有限的过山炮。但即使如此,革命军气势并没有被打垮,黄兴说:“...
有几个牛友提出了日本联合舰队管退炮优势理论, 以至射速如何高占据优势等, 个人总觉得不太成立, 因为按照记忆印象, 即便是一战的BB BC, 一旦是主炮250MM以上口径, 射速比当年的定 镇305MM主炮, 都高不到哪去. 而后, 脑袋一拍, 一战 二战, 陆军的大口径榴弹炮型号可是多了去了, 总不能还是架退炮?
管退炮技术含量最高的..尤其是气体式管退炮架,技术含量高于弹簧式,弹簧式高于液压式。而炮架中技术含量最高的驻退机复进机,而二机中技术含量的是弹簧。代表就是克氏山炮除了驻退机复进机的弹簧之外都能自制。身管质量差一些,也就是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