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管窑手工制陶的主要工序包括:练泥、拉坯、盘筑、印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制作陶胎的土壤是本地特有的黄、白胶泥,质地细密。在刻划工艺上,蕲春管窑吸收了民间剪纸和国画的艺术风格,通过划、刻、剔等技法,利用坯底色釉下装饰,使纹样与底色形成对比,反衬出纹样的轮廓和形象。题材上,蕲春管窑主要以花鸟鱼虫为...
蕲春县岚头矶工艺陶器厂,“蕲春管窑手工制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肖鲜花在工作室内整理手工陶艺品。 蕲春县管窑镇有着一千多年的手工制陶历史,其手工制陶技艺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近年来,该镇通过引进陶艺大师回乡设立工作室、举办陶艺文化旅游节、推进特色陶艺小镇建设等方式,大力推动手工制陶技艺...
蕲春县管窑镇素有“窑州”之美称,其制陶业有史记载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远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是湖北省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1984年获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品奖,1987年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湖北陶器之乡”。管窑每个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冶陶为生,并且村子均以姓氏为陶窑名,有肖家窑、洪家窑、...
透过管窑镇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窑李家窑厂窑架上“洪武二年”的墨迹,可以追溯这里的制陶历史始于明朝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经几百年历史沉淀和代代相传,管窑手工制陶技艺堪称一绝。 等待烧制的陶器 白永光 摄 何良法告诉记者,自己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从小就开始学习制陶技艺,40岁成为一家窑厂...
“柿外陶园”推动陶艺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游客可以品尝餐具全部为管窑陶制作的特色农家菜。 另一边,何晓胜同父亲何良法一起,利用本地独特的原生态红色陶土资源,传承管窑“八技”制陶工艺,并融合更高阶的制陶工艺与技术,创新研发出“管窑红”系列陶品。这一系列作品的诞生,不仅标志着蕲春管窑制陶业实现了从民用陶...
管窑地处蕲春县管窑镇,位于蕲河与长江交汇口。环绕赤西湖畔的管家窑、李家窑、卢家窑及岚头矶等,统称为“管窑”。 蕲春管窑的制陶业生产可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窑州”之美称,是湖北省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它秉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制陶工艺的精华,生动完整地再现...
蕲春管窑的制陶业生产可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素有“窑州”之美称,是湖北省著名的日用陶和工艺陶产区之一。它秉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制陶工艺的精华,生动完整地再现了古老的制陶过程。虽然由手工作坊变成工业化生产,但仍有一些老艺人执着地守着龙窑作坊,进行着管窑的保护和传统工艺的传...
为了深刻贯彻以“生态为本,文化同行”的新发展理念,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院17、18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于蕲春管窑实训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学习体验活动,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湖北省内制陶文化,并通过亲手制作,学习制陶工艺及流程,感受手工制陶的魅力。
“鼎盛时期有上万名从业人员”,管窑镇宣传委员程珍玉告诉记者,管窑手工制陶历史上主要分布在赤西湖畔的周围,每个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制陶为生,并且村子均以姓氏为陶窑命名。程珍玉介绍,1980年,研究人员在李窑的古窑遗址发现了宋代的窑砖、彩陶器物及残片,可以推断管窑手工制陶工艺可能始于宋代。 “在外地打工,一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