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课外选文) 【注】①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②摄:统辖。③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左传》中,孔子赞叹管仲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这里的“三归”指的是什么? A. 管仲的三个家室 B. 管仲的三处产业 C. 管仲的三种荣誉 D. 管仲的三次封赏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反馈 收藏
1 管仲:名夷吾,管姓,春秋时期的法家思想家,齐国人。辅佐齐桓公,助其成为诸侯霸主,于公元前645年离世。 2 三归:传说中指的是管仲所拥有的三个财库,用以贮藏货币。 3 摄:指一人同时承担多项职务。 4 树塞门:指在门口设置屏障,如屏风或照壁,以分隔内外空间。 5 反坫(diàn):古代君主在接待外国君主时,会设...
至汉代生出疑窦三归之家生出娶三国女这也好猜度管仲身为宰相既是女闾开办者又是奢靡倡行者所谓君淫亦淫君奢亦奢列子杨朱既然有三归之家难免娶三房以镇宅 管仲“三归”考说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译文】孔子说:“管仲...
在《韩非子》中,“三归”从齐桓公在管仲老时赏赐变为了管仲索要,但此处“三归”意与《晏子春秋》相近,为家产之意,这也与《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的“三归”相吻合(从语意来看,孔子认为“三归”为管仲不俭之证据),《史记》也认为“三归”是富贵之意。 三、市租之说 郭嵩焘的...
《论语》 (节选)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①,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 ;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站 ,管氏亦有反站。管氏而知礼, 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①、反站,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材料二: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
【原文】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
1〕“三归”,三座高台,供游赏之用。“反坫”,堂屋两柱间设有土台,供放置酒器之用。“坫”,音di4n。按礼所规定,诸侯才有三归和反坫,管仲是大夫,不应享有。〔三
管仲三归台的传说故事 管仲三归台所处位置在今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春秋时为齐鲁交界处,因当年齐桓公封给他采邑在此,故诸侯国多次在此会盟。汉代设谷城县,张迁曾在此任谷城长,留下了著名的张迁碑。明洪武8年,东阿县迁于此至解放初。此地自古为鲁西南商阜重镇,“归台遗址”为古东阿八大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