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学宝鉴》全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是晋商数学家王文素的数学著作,完成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全书分12本42卷,近50万字。其自成书后“四百年间未见各收藏家及公私书目著录,民国年间由北京图书馆于旧书肆中发现一兰格抄本而得以入藏”。正是这一偶然发现,才得以将明代数学最高水平的代表作明示天下。其中...
王文素的《算学宝鉴》真正得到重视和研究是1992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赵擎寰教授推介之后。 《算学宝鉴》对当时见到的数学著作及民间算法、算题,均能“留心通证”,明确指出原书之谬;对“占病法”、“孕推男女”等不科学的算题一律不收集。王文素在《算学宝鉴》中显示了“通证”的逻辑思维、“趋婶新集”的创造力。
王文素的算例选取都是凑好的方程,《算学宝鉴》中并没有迭代多次的算例。这也是为了体现王的计算技巧的高超。如果真的迭代十几次的话,就会显得计算“笨拙”。这也是常人的一个认知误区,以为算的数字大、心算速度快就是数学能力强的表现,反之就是数学水平差的意思。《算学宝鉴》整本书的定位就是“算学”,尤其是...
《算学宝鉴》中的“开方本源图”独具中国古代数学传统特色,国外类似的图首见于法国数学家斯蒂非尔 M.Stifel 1544年著的《整数算术》一书,较《算学宝鉴》迟20年且不够完备。《算学宝鉴》可惜尘封多年,但从对该书的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王文素是继宋杨辉、秦九韶和元朱世杰后明代最杰出的数学巨匠,《算学宝...
《算学宝鉴》全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完成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由王文素著,全书12本42卷,近50万字,代表了我国明代数学的最高水平.《算学宝鉴》中记载了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之云阔不及长十二步,问长阔共几何?”译文:一个矩形田地的面积等于864平方步,且它的宽比长...
《算学宝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门厅一座,高广难知.长竿横进,门狭四尺.竖进过去,竿长二尺,两隅斜进,恰好方齐.”大意为:现有一个门,不知道它的宽度和高度,如果拿支长竹竿横着过,门的宽度比竹竿的长度少四尺,拿竹竿竖着过,竹竿的长度比门的高度多二尺,沿对角线斜着进,恰好通过,问门的高度是( )...
《算学宝鉴》全称《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王文素著,完成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全书分12本(由子至亥)42卷,近50万字。据劳汉生介绍:“《算学宝鉴》自成书后四百年间未见各收藏家及公私书目著录,民国年间由北京图书馆于旧书肆中发现一兰格抄本而得以入藏。”正是这一偶然发现,才得以将明代数学最高水平的代表...
一、前言王文素的 《 算学宝鉴 》 是中国传统数学在明代中叶珠算取代筹算时期,以珠算盘为计算工具进行运算的一部代表性数学巨著。全书 !’卷,未刊印。现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手抄本虽仅’# 卷,然算题、歌诀仍为清代以前中国数算古籍中最多的一部,不少内容是作者的创见。)%%" 年《 中国科学典籍通汇...
从目前研究来看,《算学宝鉴》代表着中国历代数学的最高水准,也是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算学宝鉴》研究了一元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内容详实可贵,这充分说明一元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及天元术、四元术在明朝并未完全失传。王文素在解法中所用名词术语、演算程序,基本上与宋元数学一致,并有所发展和创新。王文素的数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