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一词词义不断发展,后世把著作完成叫做“汗青”,再后来,“汗青”又被借来代指史书。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长度 汉代简册按不同的书写内容有一定的长度规定。尺牍的由来:汉代的简牍,一般都是长23厘米左右,宽1厘米,厚0.2到0.3厘米。而汉尺相当于23.5厘米,也就是说,当时的简一般约长一尺,宽...
《中国书法史》:汉代的简册制度 这一节我们说汉代的简册制度,要说到方方面面,就是一些琐细的具体问题: 一、中国很早就有竹木简牍 在我国纸张发明而未普遍作为书写材料以前,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木简牍。中国的文字,很直观地证明了中国早期就是竹木简牍。《尚书·多士》有载...
汉代的简册制度 这一节我们说汉代的简册制度,要说到方方面面,就是一些琐细的具体问题: 一、中国很早就有竹木简牍 在我国纸张发明而未普遍作为书写材料以前,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木简牍。中国的文字,很直观地证明了中国早期就是竹木简牍。《尚书·多士》有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而实际上,甲骨文、金文中的“册...
《中国书法史》:汉代的简册制度 这一节我们说汉代的简册制度,要说到方方面面,就是一些琐细的具体问题: 一、中国很早就有竹木简牍 在我国纸张发明而未普遍作为书写材料以前,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木简牍。中国的文字,很直观地证明了中国早期就是竹木简牍。《尚书·多士》有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而实际上,甲骨...
这一节我们说汉代的简册制度,要说到方方面面,就是一些琐细的具体问题: 一、中国很早就有竹木简牍 在我国纸张发明而未普遍作为书写材料以前,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竹木简牍。中国的文字,很直观地证明了中国早期就是竹木简牍。《尚书·多士》有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而实际上,甲骨文、金文中的“册”和“典”两...
简册制度的成熟,记载的丰富内容,也是考证中国古代历史事件、文化习俗等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证据。简牍的出现,使得我们现在人对于历史的复原有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从我们今天的编辑、出版等行业领域我们也可以看到,简册制度对于我们今天的行业领域有着直接的作用。比如,杀青、版图、检署、罄竹难书、学富五车等...
补充:汉代的简册制度 在我国纸张发明而未普遍作为书写材料以前,主要书写材料是竹木简牍。竹木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生长,用一定的方法加以整治后,就能书写,而且携带和保存也较方便。《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金文中都有“册字,作编简形状,说明殷商时已用竹、木或其他质地的简册作为书写文字的...
共包含五个诏书令文件。前六简主要阐述尊敬长老、抚恤鳏寡的诏令,被称为“兰台令卌二”;后四简则聚焦于抚恤孤独、废疾的诏书,为成帝建始元年九月甲辰所颁布。综上所述,王杖制度与简册的发现不仅涉及丧葬仪式和法律制度,还揭示了汉代社会对尊老敬老及弱势群体的重视,为研究古代社会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由实物所见汉代简册制度 “篇”与“卷”的区别不在于用简或用帛。“篇”是一段内容完整的文字,而“卷”可以包含若干“篇”。 305页 306页
(156)第一节 汉代简册制度5 32406:16 (157)第二节 两汉简椟的书法/西汉早期 35706:40 (158)第二节/西汉中晚期隶书,楷书的孕育 45613:24 (159)第二节/汉代中后期简椟书法 37207:17 (160)第三节/汉代草书 45008:50 (161)第三节/章草名称的由来 37707:00 (162)第三节 帛书及其他墨迹/《老子》甲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