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筋瘤来说,中医也就是选择中药口服的方法调理,通过中医辨证后选择中草药汤剂治疗,但是对于筋瘤来说...
下肢静脉曲张相当于中医学“筋瘤”、“臁疮”等范畴。“筋瘤”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日“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得反发为筋瘤”,阐明了筋瘤的病因病机。《外科正宗》云:“筋瘤者,坚而色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阐述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臁疮...
中医筋瘤属于西医的静脉曲张的范畴。一般需要根据舌苔,脉象,临床症状体征辨证用药。大多数可以选择舒筋...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二)寒湿凝筋瘤色紫暗,喜暖,下肢轻度肿胀;伴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湿侵袭,凝结筋脉,筋挛血瘀成瘤,故瘤色紫暗,喜暖;寒凝筋脉,经脉不通,四肢失于温养,故形寒肢冷;口淡不渴,小便清长为有寒之象;舌淡暗、苔白腻、脉弦细为内有寒湿之...
下肢静脉曲张(筋瘤)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 【概述】 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表浅静脉扩张迂曲。其表现为下肢尤其是小腿部静脉曲张隆起,伴有小腿酸胀乏力,或者站立过久以后出现足部浮肿等症状。晚期...
中医治疗筋瘤方法 1、劳倦伤气 主要症状:站久远或疲劳时肿瘤体扩大,坠落不适加剧的长伴气短无力,腹痛,腰酸舌淡,苔白腻,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活血化瘀,舒筋活络。 2、湿寒凝筋 主要症状:肿瘤颜色紫暗,喜欢温暖,下肢稍微膨胀的伴随寒冷的肢体寒冷,口淡的嘴不干,小便清长的舌头暗,苔白腻,脉沉。
静脉曲张,这一常见的下肢疾病,中医学中称之为“筋瘤”。中医认为,筋瘤的成因多为气血不畅、血脉瘀滞。长期站立或久坐不动,如教师、护士等职业,容易导致下肢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引发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患者常常会感到下肢肿胀、疼痛、疲劳,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溃疡等症状。在常规体检中,医生会通过观察受影响...
中医诊断:筋瘤(气虚血瘀)。 西医诊断:静脉功能不全。 治法:补中益气,行气活血。 处方:黄芪30g、白术15g、陈皮10g、升麻15g、党参20g、炙甘草12g、当归15g、北柴胡10g、枳实10g、川芎5g,煎服,1日1剂,7剂。 05 随诊过程 二诊:2020年8月28日 复诊:症状稍缓...
初步判断为筋瘤,建议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以确认诊断。可以考虑使用独活寄生汤加味来辅助治疗,主要针对行气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日常生活中,应避免过度使用手腕,减少对肿块的摩擦和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
老中医艾儒棣:化痰消核丸治疗肉瘤(脂肪瘤)、筋瘤(纤维瘤)经验 化痰消核丸(艾儒棣方)组成: 生黄芪40g,鸡血藤24g,白芥子15g,茯苓15g,半夏12g,陈皮10g,台乌药15g,香附10g,山慈姑10g,淡海藻15g,淡昆布15g,甘草3g。 用法: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1日3次,亦可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