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 [ chūn qiū bǐ fǎ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chūn qiū bǐ fǎ ] 春秋:指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春秋》,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春秋》整理而成,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笔法: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孔子修订《春秋》,行文中暗寓褒贬,...
春秋笔法与《春秋》这一儒家经典有关,但《春秋》本身没有提出所谓“春秋笔法”。一般认为是《左传》最...
“春秋笔法”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这句话意思是说:孔子在担任官职,审理案件时,如果遇到需要与他人共同讨论的文辞,他绝对不会独断专行。而当他编纂《春秋》时,就非常...
1,春秋笔法比较明显的就是《三国志》,不知道陈寿是什么意思,表面上好像只是介绍了三国开国君主的来历,然而却对比出来,刘备祖先厉害,曹操祖先厉害,只有孙权很普通,原文如下!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孙权,...
所谓“春秋笔法”,其实就是一种修史的修辞手法,即通过曲笔表达来呈现史家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这种曲笔表达,对人物的评价往往褒贬系于一字。左丘明曾对孔子的“春秋笔法”有过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正因为孔子的“春秋笔法”对人物的功过、...
《春秋》之后中国史学再无“春秋笔法”元年 ·春王正月 三月 · 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夏五月 ·郑伯克...
”意思是:圣王采诗的事情废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了,孔子便作了《春秋》。在周朝强盛之时,周天子会经常委派一些官吏到各诸侯国考察民情,把各地的诗歌抄录后送到朝廷,以帮助周王室通过了解各地的现实情况。《诗经》正是从这些抄送朝廷的诗歌中编选出来的。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周...
理解“春秋笔法”。“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不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据说孔子编写《春秋》,在语言平面上“不露山水”,但在表达上,自能见其“微言大义”,在记述历史时...
所谓“春秋笔法”,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发微探幽,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