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西亭🔈朝代:宋 作者: 欧阳修 十里楼台歌吹繁,扬州无复似当年。古来兴废皆如此,徒使登临一慨然。 翻译赏析 繁体原文 䪨律对照 注音对照 收藏 做笔记 🐒🔈 译文:十里的楼台歌声嘹亮,繁华喧嚣,扬州已不再如往昔辉煌。古往今来,兴盛与衰败都是常态,只能让人登上高楼一瞥,唏嘘不已。这首诗描绘了...
竹西亭-拼音版-吕本中 全文拼音 竹zhú 西xī 亭tíng(宋sòng) 吕lǚ 本běn 中zhōng十shí 年nián 走zǒu 尘chén 土tǔ, 重 上 竹zhú 西xī 亭tíng。 草cǎo 木mù 新xīn 容róng 态tài, 江jiāng 山shān 旧jiù 典diǎn 刑xíng。 狂kuáng 风fēng 扫 毒 暑shǔ, 落 月yuè 伴...
杨维桢的《竹西草堂记题卷》,亦被称作《竹西志》《竹西亭志》或《三辩》,现珍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幅作品大约完成于至正九年(1349年),正值杨维桢的早期创作阶段。它以纸本墨迹呈现,尺寸为5×11cm,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杨维桢,被誉为元末书坛的璀璨明星,其笔法刚毅有力,线条刚强而富有骨力,...
十年走过尘土,重新登上竹西亭。草木焕发新的容态,江山依旧奉行着旧的法律刑罚。狂风吹走了毒辣的暑气,落月陪伴着稀疏的星辰。认清了扬州的道路,荒城映入眼帘,只见一抹青色。全文总结:此篇古文描述了作者经历了十年的风尘劳顿后重返竹西亭,发现自然界万物焕发新生,但社会仍旧保持着旧有秩序。暑热被狂风吹散,夜空中的...
[明朝]:梁于涘 拼译原 茱萸湾,水涣涣,上有孤亭峙高岸。 而今冷落荒烟断,游人不来苍鼠窜。 问竹西,人不辨。 惟有陇上旧耕夫,五十年前说曾见。 译文与注释 注释 1. 押词韵第七部 出处:御选明诗卷四十八 梁于涘诗词 1.竹西亭
“与谁同醉竹西亭”全诗《过扬州》明代 史谨长空开霁晚霞明,篷底淮山隔岸青。鸦散黑云为阵势,枫飘红雨作秋声。蕃釐玉树应无种,东阁官梅尚有名。惆怅牧之招不得,与谁同醉竹西亭?《过扬州》史谨 翻译、赏析和诗意《过扬州》是明代史谨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意思:春季风竹西亭上,拌淋漓、一醉解金貂。出自作者[元]白朴的《木兰花慢 灯夕到维扬》 全文赏析 这首诗《壮东南形胜,淮吐浪、海吞潮。记此日江都,锦帆巡幸,汴水迢遥。迷楼故应不见,见原缺见字,兹据丁钞本补琼花、底事也香消兴废几更王霸,是非总付渔樵。谁能十万更缠腰。鹤驭尽飘飘。正绣陌珠帘,红灯...
杨维桢《竹西草堂记题卷》,又称《竹西志》《竹西亭志》《三辩》,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约作于至正九年(1349年),是杨维桢早期的作品,纸本,墨迹,27.5×169.1cm。杨维桢是元末书坛最后的一缕光芒,笔法很有力度,老辣,线条铮铮有骨力,捺笔中有章草的味道。
问起竹西亭,没有人能够辨认,只有田埂上的老农,在五十年前曾经见过它。 鉴赏这篇作品描写了竹西亭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诗中“而今冷落荒烟断,游人不来苍鼠窜”一句,直接描写了竹西亭的衰败景象。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
6.竹西亭景点照片竹西亭介绍:竹西亭是西园里最雅致的建筑,是取唐代杜牧的扬州竹西亭诗而得名,西亭是高凤翰最喜爱的建筑,因此有号“西亭”、“西亭半人”、“西亭寄客”等,尤其晚年多在此会友,进行艺术创作。 景区介绍 旅游攻略 怎么去 门票 服务 天气 景区简介: 高凤翰纪念馆是一座主要以收藏“扬州八怪”之一...